[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宽频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3245.0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法明;侯煜;李晓云;王红英;陈刚;杨铁梅;李强;郭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席树文 |
地址: | 72100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宽频 钢轨 阻尼 减振降噪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宽频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包括紧贴在轨腰上的轨腰阻尼板和卡簧,还包括有中间调节块和轨底阻尼减振器,中间调节块与轨腰阻尼板接触,轨底阻尼减振器包覆在轨底且与中间调节块接触,在轨腰阻尼板与中间调节块接触面上设有一组调节孔,在中间调节块上设有与调节孔匹配的限位凸起,在中间调节块与轨底阻尼减振器接触面上设有锯齿面,在轨底阻尼减振器上设有与锯齿面匹配的齿型面。通过限位凸起与调节孔配合粗调,通过齿型面和锯齿面微调,保证轨底阻尼减振器处于两轨枕中间位置,该调整方式方便快捷,而且限位凸起和调节孔、锯齿面和齿型面的配合均能够有效地防止轨底阻尼减振器窜动,保证减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轨减振降噪器,尤其是一种分体式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
背景技术
振动和噪声是人们公认的影响面最为广泛的一种公害,也是近年来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常见的钢轨减振降噪器其结构由于受钢轨形状及轨枕、扣件等位置的影响,钢轨的轨腰部位和轨底部位难以实现连续同步布置减振降噪器,同时,又由于轨枕在铺设过程中间距不均匀,导致轨底减振器不能刚好安装在两轨枕中心位置,但两轨枕中心位置钢轨变形量最大,偏离中心位置时不利于提高减振降噪效果,这时对轨腰和轨底减振器的结构形式有了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进行调节,又能有效防止窜动的分体式宽频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宽频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包括紧贴在轨腰上的轨腰阻尼板和卡簧,还包括有中间调节块和轨底阻尼减振器,所述的中间调节块与轨腰阻尼板接触,所述的轨底阻尼减振器包覆在轨底且与中间调节块接触,在所述的轨腰阻尼板与中间调节块接触面上设有一组调节孔,在所述的中间调节块上设有与调节孔匹配的限位凸起,在所述的中间调节块与轨底阻尼减振器接触面上设有锯齿面,在所述的轨底阻尼减振器上设有与锯齿面匹配的齿型面。
所述的限位凸起在中间调节块上设置一组。
所述的轨底阻尼减振器由两块结构相同的U型阻尼板组成。
在所述的轨底阻尼减振器上设有限位卡簧的卡槽。
所述的卡簧压紧在轨底阻尼减振器、中间调节块以及轨腰阻尼板上。
采用上面的技术方案:通过中间调节块上的限位凸起与轨腰阻尼板上调节孔配合能够实现粗调,通过轨底阻尼减振器上的齿型面和中间调节块上的锯齿面配合实现微调,通过粗调和微调能够保证轨底阻尼减振器处于两轨枕中间位置,该调整方式方便快捷,而且限位凸起和调节孔、锯齿面和齿型面的配合均能够有效地防止轨底阻尼减振器窜动,保证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轨腰阻尼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间调节块内侧(左)和外侧(右)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轨底阻尼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钢轨阻尼减振降噪器,包括轨腰阻尼板1、中间调节块3、轨底阻尼减振器4以及卡簧2。轨腰阻尼板1贴附在钢轨轨腰A上,对轨腰部位进行减振降噪,整个钢轨是由若干块拼接在一起的轨腰阻尼板1实现全覆盖的,中间调节块3与轨腰阻尼板1接触,轨底阻尼减振器4包覆在轨底B部位且与中间调节块3接触,通过卡簧2将轨底阻尼减振器4、中间调节块3以及轨腰阻尼板1夹紧在钢轨上。其中中间调节块3和轨底阻尼减振器4只设置在两个轨枕之间并不需要对钢轨全段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3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海标准件专用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