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8880.1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3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军;解付兵;周霜艳;赵永;曹莹;翟海军;刘力玮;陈利娟;欧阳书径;刘宜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李若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理 水体 微生物 植物 共生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浮箱,浮箱呈框体结构,浮箱的内部划分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容置空间,各容置空间内均设有承载容器,承载容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孔,承载容器的内部设有载体填料层,载体填料层上设有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生植物共生的植物层,载体填料层包括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第一微生物层和附着有好氧以及兼氧微生物的第二微生物层,第二微生物层设于第一微生物层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强化微生物的修复作用,通过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生植物共生增强对环境的修复能力,起到消除水域中的污染物、控制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作用,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黑臭,恢复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恢复河道景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
目前,针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能耗少、费用低、效果好、易操作、持续时间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主体修复技术之一。
现阶段研究的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主要有直接投加法、吸附投菌法、固定化投菌法、根系附着法、底泥培养返回法、注入法等,同时配以曝气复氧、植入水生植物等,但这些方法在各有优缺点的同时,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其中直接投加的菌剂易造成菌剂的流失,通过吸附材料将菌剂投放到水中可能导致吸附材料的无法回收或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在实现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浮箱,所述浮箱呈框体结构且漂浮于水面上,浮箱的内部划分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容置空间,各所述容置空间内均设有承载容器,所述承载容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供植物根须穿过的孔,所述承载容器的内部设有附着有微生物的载体填料层,所述载体填料层上设有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生植物共生的植物层,所述载体填料层包括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第一微生物层和附着有好氧以及兼氧微生物的第二微生物层,所述第二微生物层设于所述第一微生物层的上方。该净化装置的附着有微生物的载体填料层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强化微生物的修复作用,同时通过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生植物共生的植物层增强对环境的修复性能,达到消除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水体中重金属、控制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作用,同时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恢复河道景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将载体填料层划分为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其可以依次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微环境,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提高其净化能力。
上述的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浮箱的两侧设有浮力板,所述浮力板通过连接杆与浮箱连接。浮力板进一步提供浮力,防止净化装置整体因风浪等外界因素倾翻,提高净化装置整体在水面上的稳定性。
上述的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浮箱为长方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浮力板呈长方体状。
上述的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浮力板呈圆形或椭圆形,浮力板的外侧侧壁向外突出设置。由于浮力板的外侧侧壁呈弧形且向外突出设置,流线型的外壁能够将水浪的冲击向两侧引导,减小风浪对净化装置稳定性的影响,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净化装置整体在水面上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8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灾逃生套装
- 下一篇: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