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7762.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4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姬忠礼;丛丽宇;刘宇峰;夏天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24;B01F15/00;B01F15/06;B01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印铎;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预处理容器,所述预处理容器设有用于搅拌粉尘的第一搅拌部和用于加热干燥粉尘的第一加热部;和所述预处理容器相连且位于所述预处理容器下游的进料容器,所述进料容器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相连且位于所述进料容器下游的输料部;和所述输料部相连且位于所述输料部下游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用于将粉尘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本申请所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增大了粉尘容量,实现了粉尘的连续供给;同时,能够防止出现粉尘受潮团聚、气溶胶粒径分布不稳定的问题,并持续稳定可靠地为分离元件性能测试供应粉尘气溶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固分离元件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气固分离是过程工业生产中分离气固两相流中气体和固体颗粒物的重要工艺流程,气固分离元件作为实现分离功能的核心部件,主要有旋风分离、叶片分离、过滤分离等形式。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分离元件性能试验平台,按照标准测试条件或模拟实际工况,对分离元件开展气固分离性能测试,通过定量评价分离元件的阻力和过滤效率,有助于高效低阻分离元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为工程用分离设备选型与整体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为了模拟实际气固两相流工况,需要用到粉尘气溶胶发生器。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按照测试需要温度持续地发生出设定浓度的粉尘气溶胶,并将粉尘气溶胶引入分离元件的上游管道。粉尘气溶胶发生器作为实验室用模拟工业气固两相流的主要仪器,其性能优劣将影响整体实验效果。
对于工业用分离元件的过滤性能评价,选择试验粉尘、确定上游浓度对测试结果有显著影响,需要在测试中及测试报告中明确。为了使测试结果对实际生产更有指导意义,宜使用与实际生产条件相同或近似的粉尘和上游浓度。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的运行参数一般存在一定的波动,尤其是粉尘成分和上游浓度会在某个设计参数附近波动,这就要求粉尘气溶胶发生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其发生的粉尘浓度。在粉尘浓度确定的情况下,测试过程需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考察分离元件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有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具有以下缺点:
1、分离元件性能测试实验一般需要气溶胶发生器进行长时间工作,而现有发生器的粉尘储量较小,无法持续产生气溶胶,中途需人工加粉;
2、气溶胶发生器常存在粉尘易受潮或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难以保证发生的气溶胶干燥、粒径分布稳定。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以能够至少解决以上问题之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
预处理容器,所述预处理容器设有用于搅拌粉尘的第一搅拌部和用于加热干燥粉尘的第一加热部;
和所述预处理容器相连且位于所述预处理容器下游的进料容器,所述进料容器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和所述出料口相连且位于所述进料容器下游的输料部;
和所述输料部相连且位于所述输料部下游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用于将粉尘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处理容器底部呈锥形;所述预处理容器内表面涂有纳米陶瓷涂层;所述预处理容器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77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咖啡研磨机的粉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木质玩具拼接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