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7762.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4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姬忠礼;丛丽宇;刘宇峰;夏天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24;B01F15/00;B01F15/06;B01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印铎;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 ||
1.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容器,所述预处理容器设有用于搅拌粉尘的第一搅拌部和用于加热干燥粉尘的第一加热部;
和所述预处理容器相连且位于所述预处理容器下游的进料容器,所述进料容器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和所述出料口相连且位于所述进料容器下游的输料部;
和所述输料部相连且位于所述输料部下游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用于将粉尘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容器底部呈锥形;所述预处理容器内表面涂有纳米陶瓷涂层;所述预处理容器接地;
所述预处理容器底部通过输料管和所述进料容器连接,所述输料管和所述进料容器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容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料管中的调速叶轮,所述调速叶轮用于控制单位时间内输送至所述进料容器的粉尘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叶轮具有偶数支叶片,所述叶片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叶片的直径与所述输料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调速叶轮能使所述输料管打开或关闭,所述调速叶轮与所述预处理容器底部的距离为所述输料管直径的0.6~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部包括螺旋形搅拌叶,所述螺旋形搅拌叶外缘形状与所述预处理容器内侧的形状一致,所述螺旋形搅拌叶外缘与所述预处理容器内壁相距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容器还包括开设有观察窗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预处理容器还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温度和湿度的第一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容器包括用于搅拌粉尘的第二搅拌部和用于加热干燥粉尘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二搅拌部包括刮料叶片,用于将粉尘均匀刮入所述出料口;
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粉尘的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部设有输料圆盘,所述输料圆盘周侧设有用于容纳粉尘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料口的尺寸;所述输料圆盘在所述分散部上游设有用于监测粉尘的平整度和厚度的第三传感器,所述输料圆盘在所述分散部下游设有监测所述输料圆盘内有无粉尘残留的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料圆盘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包括:
分散室,所述分散室设有引入所述压缩空气的第一开口,所述分散室的下游设有和真空发生器相连的第二开口;
设于所述分散室内的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所述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并列分布,用于将输料部的粉尘送入所述分散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一搅拌部、所述调速叶轮、所述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二搅拌部、所述输料部,对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形成闭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77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咖啡研磨机的粉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木质玩具拼接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