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6674.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0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曹雪明;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43/50 | 分类号: | B65B43/50;B65G47/80;B65B1/30;B65B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剂 进料筒 封装 机台 小袋包装机 固体饮料 转盘 电动伸缩杆 活动安装 内部固定 放置框 转轮 包装技术领域 包装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 进料控制器 生产效率 圆盘转动 连接杆 正表面 空袋 位块 下料 填充 遗漏 生产成本 贯穿 配合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剂包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该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包括机台,机台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盘,转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框,放置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机台的顶部贯穿有包装进料筒,包装进料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轮,转轮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该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通过包装进料筒、颗粒剂进料筒、进料控制器和转盘之间的配合,利用圆盘转动的规律进行有序且不间断的下料、填充和封装,避免封装中出现遗漏封装、封装空袋等问题,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同时该包装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剂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
背景技术
颗粒包装机可分为大包装和小包装,颗粒包装机适用于橡胶颗粒、塑胶颗粒、肥料颗粒、饲料颗粒、化工颗粒、粮食颗粒、建材颗粒、金属颗粒封等等颗粒物料的定量包装。
然而现有的包装机在进行操作时,会出现包装袋开口的错封,或是封装不完全,又或是漏封等生产问题,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废品率,给企业带来了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具备有序且不间断操作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封装机容易出现错封或漏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机台的顶部贯穿有包装进料筒,所述包装进料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包装进料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颗粒剂进料筒,所述颗粒剂进料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控制器,所述颗粒剂进料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封装机,所述转盘的圆心出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块。
所述进料控制器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通过转杆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一齿条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遮板,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条杆,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安装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块,所述第二齿条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齿条杆上靠近导向块的一端、导向块和固推块的形状均为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放置框互以对称的形式设置于转盘上,所述放置框的形状均为设有开口的矩形凹槽,且开口的方向均面向转盘的外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上相对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包装进料筒、颗粒剂进料筒和封装机的安装位置均位于放置框的正上方且分别位于转盘的三点钟、零点钟和九点钟三个方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框面向转盘圆心一侧侧壁的内部开设有与推块相适配的台型通孔,所述推块顶端至转盘圆心的距离大于上述台型通孔内部任意一点至转盘圆心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固体饮料颗粒剂小袋包装机,通过包装进料筒、颗粒剂进料筒、进料控制器和转盘之间的配合,利用圆盘转动的规律进行有序且不间断的下料、填充和封装,避免封装中出现遗漏封装、封装空袋等问题,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同时该包装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6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