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5819.3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2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陆道纲;王汉;刘少华;张泽皓;高尚;靳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G01M10/00;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全旺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物堆内 滞留 压力容器 外部 冷却 三维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试验段设置在试验台架上,实验台架包括:水箱、换热器、涡流流量计、过渡段、加热系统、上升管、下降管段、出口阀、进口阀、加热系统、数据采集及信号控制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试验段包括:流道和加热板,流道呈半球三维切片型,封头角度为30度,流道两侧均匀间隔开设有4个视窗;试验段具有9段加热板,每段加热板均匀分布有加热棒,通过调节加热棒功率来控制热流密度分布,每段加热板上分布有多跟热电偶,以监控整个加热段的温度分布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缩比方法对原型尺寸进行缩比,并采用了三维切片模型,在缩短了工期和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发电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
背景技术
在核电发展历程中,核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有400多个在役核电站,绝大部分按照二代核电技术建造。虽然核电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但是极端条件下仍可能发生超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如三里岛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福岛事故。一旦严重事故发生,很有可能造成蒸汽爆炸,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等严重后果。现有研究表明,核电厂一旦发生堆芯熔融的严重事故,使熔融物得到冷却保证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的完整性,就能大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减轻事故影响。自此之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熔融物堆内滞留(In-Vessel Retention,IVR)的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xternal Reactor Vessel Cooling,ERVC)严重事故缓解策略。即冷却水流过压力容器外壁与保温层之间形成的流道,将通过压力容器下封头壁面导出的熔融物的热量带出,从而防止压力容器下封头表面发生沸腾临界,保证下封头的完整性。目前,IVR-ERVC已经成为以AP1000系列为代表的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中一项核心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同样,在其他先进核反应堆型中,EVR-ERVC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Kymalaiinen等针对Loviisa电厂进行了研究,并首次系统提出了 IVR-ERVC严重事故缓解措施及外部冷却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试验采用的是一维全高度回路,对流道内流体的流动状况和CHF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ERVC 能够保证IVR的实现。
最具代表性的试验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开展的ULPU系列实验。旨在测量下封头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优化保温层结构。试验采用的是全尺寸试验回路和切片结构的试验段。ULPU试验项目共包括五个阶段的试验,其中Ⅰ、Ⅱ、Ⅲ试验针对的是AP600堆型,Ⅳ、Ⅴ针对的是AP1000堆型,对保温层的结构和进出口结构等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
另外,韩国也针对其先进堆型APR1400展开了SBLB试验,采用的是缩比方法,但是是对三维台架的缩比。
美国Sandia实验室开展了CYBL试验采用1:1比例的压力容器对外部冷却过程沸腾传热和流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可见,国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采用1:1比例的模型来模拟下封头,即使是取切片模型也是全尺寸模拟的。这样耗费的时间较多,工程量比较大。
国内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也开展了1:1的REPEC实验,针对的是 CPR1000先进大功率堆型,采用的是二维切片结构,全尺寸模拟压力容器的二维切片结构。还有一些利用软件计算和利用倾斜的加热壁面模仿加热壁面进行实验的项目。
现有技术存在对于IVR-ERVC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下封头的全尺寸模型或二维切片进行分析,由于原型尺寸较为庞大,用原型切片进行试验,存在不仅建造时间长,花费金额较大,而且实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由于试验段所模拟的是反应堆极端状况下的状况,缺少实际数据支持,所以对于二维切片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无从确定。
因此希望有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实验工期长、成本高、准确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5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