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及自动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2258.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8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B21D35/00;B21D4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张利 |
地址: | 4015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加强 拉延 模具 自动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包括设有凸模的上模座,凸模的模面结构包括成型面和工艺补充面,工艺补充面设置在成型面的周围;成型面为长条形,成型面包括凸起面,凸起面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凸起面包括在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边缘分别向下弯折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一长边边缘一体制成连续波浪状,第一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第二侧面和第二长边边缘一体制成连续波浪状,第二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五凸起,在第一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一补充余肉,在第五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五补充余肉。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及自动生产系统,解决了零件起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及自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前纵梁是正面碰撞载荷的主要传递路径和吸能部件之一,前纵梁合理压溃变形吸收足够的碰撞能量对人员的保护至关重要。而且,汽车前纵梁使用加强板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和保护发动机,然而在制造前纵梁加强板时,传统的拉延模具都在液压机上拉延,运用传统的拉延模具,会发现零件在拉延过程中零件因塑性形变后发生回弹、起皱、刚性不足等现象,产品质量较差,生产效率低,更换模具成本又较高。传统制作前纵梁加强板自动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减少零件起皱的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及自动生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零件起皱的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及自动生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包括设有凸模的上模座,所述凸模的模面结构包括成型面和工艺补充面,所述工艺补充面设置在所述成型面的周围;
所述成型面为长条形,所述成型面包括凸起面,所述凸起面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所述凸起面包括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边缘分别向下弯折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长边边缘一体制成连续波浪状,所述第一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一补充余肉,所述第一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长边边缘一体制成连续波浪状,所述第二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五凸起,在所述第五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五补充余肉,所述第五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
较佳的,所述第一侧面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在所述第二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二补充余肉,所述第二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在所述第三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三补充余肉,所述第三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在所述第四凸起的模面设置第四补充余肉,所述第四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
较佳的,所述第二侧面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五凸起、第六凸起、第七凸起和第八凸起,在所述第六凸起的模面设置第六补充余肉,所述第六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六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在所述第七凸起的模面设置第七补充余肉,所述第七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七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在所述第八凸起的模面设置第八补充余肉,所述第八补充余肉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大于所述第八凸起的模面向外延伸的平均长度。
较佳的,所述前纵梁加强板拉延模具还包括设有凹模的下模座和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所述压边圈设置在所述凹模的周围,所述下模座和所述压边圈上设置有压料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骏翔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2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