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海缆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厚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0944.5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鹏;肖世杰;胡列翔;赵健康;王少华;金文德;程光明;饶文彬;郑海;周自强;毛航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G01B21/24 |
代理公司: | 11266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丽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缆 偏心度 厚度传感器 绝缘 测量装置 固定装置 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 接头绝缘层 安全性能 电连接 接头处 结构层 种检测 击穿 打磨 获知 减小 测量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检测海缆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厚度的装置,包括:测量装置、绝缘厚度传感器和固定装置,其中,测量装置与绝缘厚度传感器电连接;固定装置围设在海缆工厂接头上,绝缘厚度传感器设置在固定装置上、并与海缆工厂接头处外表面接触。通过在海缆工厂接头的结构层上安装绝缘厚度传感器,实现对海缆工厂接头绝缘层的厚度的测量,并通过测量装置输出海缆工厂接头的偏心度,从而能够获知海缆工厂接头的偏心度大小,并能够根据偏心度的大小对海缆工厂接头的绝缘层进行打磨,以减小海缆工厂接头的偏心度,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海缆工厂接头的偏心度的大小,避免海缆工厂接头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击穿的现象,提高海缆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海缆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底电缆线路的长度通常可以达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但是海缆生产线的一次开机生产能力通常为几千米,远远不能满足海缆线路的长度,因此一定长度的海缆通常是采用工厂接头将几段海缆连接起来,已满足海缆线路的路径长度。
海缆工厂接头是在工厂内利用人工技术采用与海缆本体机器生产相类似的工艺,先将两段海缆本体的导体焊接在一起,然后逐层恢复导体屏蔽层、XLPE绝缘层、绝缘屏蔽层、金属套层、护套层等,最后做成与海缆本体等径或略大于本体外径。
在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恢复过程中,采取将XLPE材料以一定温度一定压力注入到模具中,注入的XLPE材料经过硫化交联与原本体XLPE层成为一体。通常工厂接头的XLPE绝缘层的厚度要大于本体的XLPE绝缘层厚度,后期还需经工人对工厂接头的XLPE绝缘层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再恢复绝缘屏蔽层。
如图1所示,在XLPE材料注入及人工打磨处理过程中,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包裹在海缆工厂接头的导体5外侧的XLPE绝缘层4的厚度的控制,只能测量XLPE绝缘层4的周长,没有办法测量XLPE绝缘层4的厚度,造成XLPE绝缘层偏心度较大的问题,从而容易引起海缆工厂接头处的击穿,使得XLPE工厂接头成为海缆线路安全运行的瓶颈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检测海缆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厚度的装置,旨在解决控制由于打磨过程造成的海缆工厂接头的绝缘层的偏心度偏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检测海缆工厂接头XLPE绝缘层厚度的装置,包括:测量装置、绝缘厚度传感器和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设置若干个;所述固定装置围设在海缆工厂接头上,若干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并与所述海缆工厂接头处外表面接触;所述测量装置与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设置若干个,均匀的排列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件和固定件,所述安装件沿所述海缆工厂接头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将所述海缆工厂接头围设其中,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以将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海缆工厂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以及穿设在所述固定螺栓上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一开口圆环,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开口圆环上,所述开口圆环的两端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以形成一闭合圆环。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两半圆环,两所述半圆环相对设置、以将所述海缆工厂接头围设其中,两所述半圆环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一所述固定件,以使得两所述半圆环形成以闭合的圆环;每一所述半圆环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所述绝缘厚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圆环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与海缆中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0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膜厚仪工作台
- 下一篇:枢轴槽外径在线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