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工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4741.1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5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沛;李龙;闫清尧;赵东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7;B29C45/3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工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工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伸缩杆和托板,所述模具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承重座,所述第一承重座的下端设置有轮子,所述第一承重座的上端设置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承重座,所述第二承重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均设置有托板,所述隔音层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座,所述模具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具下腔,所述模具座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块板,有益效果:透气孔的设置是为了在工程模具在注塑的时候排除生产中出现一些气泡或者会裹住些微小的气体导致成品中存在的气泡,在脱模的时候能加快脱模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工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工程生产和制造中,常需要使用工程模具来制造汽车零部件,其中的注塑模具是通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通过高压设备射入至模具腔中,冷却后得到成品,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加工方法:但是现有的一些工程模具在注塑的时候很容易会产生一些气泡或者会裹住些微小的气体,导致成品中有气泡存在,产生质量问题,另外就是注塑冷却后,成品很容易粘连在模具腔中,很难取下,使用非常的不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工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工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伸缩杆和托板,所述模具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承重座,所述第一承重座的下端设置有轮子,所述第一承重座的上端设置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承重座,所述第二承重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均设置有托板,所述隔音层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座,所述模具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具下腔,所述模具座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块板,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开关扣,所述模具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具盖,所述模具盖的下端设置有模具上腔,所述模具盖的中间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两侧且在模具上腔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注塑孔和第二注塑孔,所述模具盖的下端且在锁扣件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模具盖的一侧且在第一定位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重座下端的轮子为自锁式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重座的上端设置有四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第一承重座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承重座的底部与隔音层的底部均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二承重座与两侧的隔音层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穿过模具座的内部,所述托板的下端且在模具下腔上设置有托槽。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盖和模具座的棱角均设置有防护角,所述防护角为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盖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开关扣与第一定位块是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的透气孔的设置是为了在工程模具在注塑的时候排除生产中出现一些气泡或者会裹住些微小的气体导致成品中存在的气泡,在脱模的时候能加快脱模的速度。
(2)、该装置的支柱具有伸缩的功能,而支柱上的托板设置在注塑完成后支柱带动托板升高帮助成品脱模,方便模具取下。
(3)、该装置定位孔和开关扣的设置能更好的固定住汽车工程模具,防止模具出现歪斜,减少注塑的失败率。
(4)、该装置的伸缩杆的设置能调节汽车工程模具的高度,适合不同的工作人员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4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