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8907.9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祥;樊荣;李程;马宝波;周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78 | 分类号: | B67D7/78;B67D7/5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防爆 橇装式 燃油 加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包括罐体和用于安装罐体的外壳,所述罐体之外还连有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渗漏检测装置以及防虹吸球阀;其中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其包括连接在罐体上的输油主管道,输油主管道上的第一控制阀出口端连接有两支管路,每支管路上均串联有一对第二控制阀,在两支管路之间连接有副管路,检测管道中部与罐体的夹层连通,两端分别安装有玻璃视镜和可燃气体探测器,所述检测管道的安装位置使得夹层内的油流入后可以最先流至玻璃视镜所在端;防虹吸球阀安装在罐体外部的加油管道或卸油管道的最高点并与之连通。本加油装置具有较好的人工应急处理性能,减少了对控制系统的依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撬装加油装置因其体积小,便于移动,安装迅速,使用方便而被广泛运用,目前的撬装加油装置种类繁多,大体都包括有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罐体,与罐体相连的安装有加油机的若干管路系统,以及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对于目前的撬装加油加油装置至少尚存在以下几个缺陷:其一,无论是对外加油还是对其本身卸油均是全自动控制,在系统故障时整个装置便面临停工。其二,对于双层罐体夹层内的渗漏情况目前检测方式仅仅依靠可燃气体探测器来自动检测,若元件失效,检测便会失灵,维护人员难以人工主动发现渗漏故障。其三,在卸油管道以及对外进行加油的加油管道上容易出现虹吸现象。以上三个问题其实质上均是由于装置自动控制程度高而造成人工主动干预性差的缺陷,一旦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维护人员很难进行应急处置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到场研究解决办法,这无疑给加油装置的日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该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极大程度地解决了现有撬装加油装置人工应急处理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包括罐体和用于安装罐体的外壳,所述罐体之外还连有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渗漏检测装置以及防虹吸球阀;其中
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其包括连接在罐体上的输油主管道,输油主管道上的第一控制阀出口端连接有两支管路,每支管路上均串联有一对第二控制阀,在两支管路之间连接有副管路,副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计和手摇泵且副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对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道上,在其中一支管路的出口端连接有带计量功能的加油枪;
渗漏检测装置,其包括连接在罐体底部并与罐体夹层相连通的检测管道,该检测管道中部与罐体的夹层连通,两端分别安装有玻璃视镜和可燃气体探测器,所述检测管道的安装位置使得夹层内的油流入后可以最先流至玻璃视镜所在端;
防虹吸球阀,其包括一段两头相通的管道,在管道上安装有球阀;防虹吸球阀安装在罐体外部的加油管道或卸油管道的最高点并与之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动加油卸油装置来为控制系统故障时正常加油/卸油提供保障,杜绝了系统损坏时,整个装置停工的窘境。通过设置渗漏检测装置来实现自动检测和人工目视的双重检测,检测更准确,避免了探测器等电子元件检测难以明确发现其是否有故障的缺陷,二者可以相互验证,明确探测器的工作状态。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防虹吸阀结构简单,设置位置巧妙,有效地解决了因为罐体外部的管路系统给需要维修时,一旦拆除,罐体内的油会涌出的问题,彻底阻止了虹吸的发生,从而避免了检修时需要将罐体内的燃油放出的麻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隔防爆橇装式燃油加油装置,不单单依靠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来对整个设备进行运行使用,还可以通过多种人工干预方式对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合理处置,人工主动应急处理性极强,可操作性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的手动加油功能示意;
图3为手动应急加油卸油装置的自流加油功能示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8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点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