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5352.2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1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成和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F16H41/2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油压 涡轮 动力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涡轮体、回油仓和输入装置增大传动转矩。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中空,两端同轴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涡轮体设置在壳体内,包括轮体、沿轮体周向设置的第一涡轮叶片和输出机构,轮体内设有贯穿槽,输出机构一端与轮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配合,用于输出动力;回油仓固定在壳体内,回油仓上设置回油孔以及与第二轴承同轴设置的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一端与贯穿槽密闭连接;输入装置包括输入轴和第二涡轮叶片,输入轴与第二轴承配合,输入轴一端由电机驱动,另一端依次穿过回油仓、第三轴承、贯穿槽,输入轴位于贯穿槽部分周向设置第二涡轮叶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装置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动能的变化来实现转矩、转速转换和传递的传动装置,具有载荷自适应、无级变速、减振隔振及稳定的低速性能等优点,目前,在各种工程机械中,液力传动已经占绝对的优势地位,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军工及石油机械等,是车辆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通过设置涡轮体、回油仓和输入装置增大传动转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包括壳体、涡轮体、回油仓和输入装置,壳体内部中空,两端同轴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涡轮体设置在壳体内,包括轮体、沿轮体周向设置的第一涡轮叶片和输出机构,轮体内设有贯穿槽,输出机构一端与轮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配合,用于输出动力;回油仓固定在壳体内,回油仓上设置回油孔以及与第二轴承同轴设置的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一端与贯穿槽密闭连接;输入装置包括输入轴和第二涡轮叶片,输入轴与第二轴承配合,输入轴一端由电机驱动,另一端依次穿过回油仓、第三轴承、贯穿槽,输入轴位于贯穿槽部分周向设置第二涡轮叶片。
壳体上设置油液进口,第一涡轮叶片设置在轮体外表面,沿轮体周向呈左旋或右旋螺旋线分布,第三轴承采用推力滚子轴承,轴承一端与回油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贯穿槽槽壁密闭连接,贯穿槽横截面为圆形,贯穿槽横截面面积与轮体外表面到壳体内壁间面积相等,安装时可通过过渡圆管连接第三轴承和贯穿槽,第二涡轮叶片设置在输入轴外表面,沿输入轴周向呈左旋或右旋螺旋线分布。
工作时,电机驱动输入轴转动,带动第二涡轮叶片旋转,使壳体内油液自贯穿槽下部向上部运动,自贯穿槽顶部向轮体周边流动,继而推动轮体上的第一涡轮叶片转动,进而带动轮体转动,轮体与输出机构连接,进而实现动力的输出,油液经第一涡轮叶片后通过回油孔回流至回油仓,供输入轴循环利用。
所述的,轮体与输出机构连接端设有凹槽部。
所述的,输出机构包括连接杆、支撑台和输出轴,所述支撑台周向均匀固定连接杆,连接杆底部与凹槽部固定连接,支撑台第一端固定输出轴,输出轴与第一轴承配合,支撑台第二端设置第四轴承,第四轴承与第二轴承同轴设置并与输入轴套装。
输入轴上套装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防止电机驱动输入轴时,输入轴产生绕性弯曲,安装时,连接杆和支撑台可设置在凹槽部内,降低输出机构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油压涡轮变距动力机,通过设置涡轮体、回油仓和输入装置增大传动转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2是图1半剖图;
图3是涡轮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涡轮体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成和,未经刘成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5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延时关闭阀及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双工器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