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4590.3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2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明;田宪玺;王培;宋永泉;夏云峰;柳敦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明;田宪玺;王培;宋永泉;夏云峰;柳敦和 |
主分类号: | A23L3/3445 | 分类号: | A23L3/3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臭氧 氧化 固体 物料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属于固体物料处理领域。本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包括多根底端为封闭的气管,气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处理装置还包括内部为中空的中间连接件,气管的顶端与中间连接件相连且连通,处理装置还包括一臭氧源,臭氧源与中间连接件连通。本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使臭氧能够较为均匀的扩散,结构优化,减少装配难度利于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物料处理领域,涉及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包括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几百种毒素的总称。是在粮食或饲料里各种霉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作为粮食类农作物主要的卫生指标污染物之一,对于粮食的价值影响非常大,特别近年来,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对粮食毒素进行减毒素处理有很大意义。目前减毒素处理方法很多,如紫外法、液体酶法、高压高温降解法和臭氧氧化方法等。紫外法广泛用于液体油脂的黄曲霉毒素等的处理;液体酶法目前是在实验室里有成功报道,但没有工业化的实施案例;高温高压降解法处理物料效率很低,而且改变了物料的形态。
利用臭氧氧化方法减少真菌毒素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记载,但臭氧氧化方法所依托的装置或设备设计不合理,存在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如申请日为2006年3月31日,申请号为2006200190149,实用新型名称为粮储立体通风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粮储立体通风系统,包括风机,在风机上连接有主风道,在主风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风道,在每个支风道的外端向下连接有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下端连接有排风管,在排风管的侧壁开有多个排气孔。当需要除霉杀菌时,开启臭氧发生器,通过排风管,对粮堆进行绿色环保除菌杀菌。结合该专利说明书附图可知,上述通风系统主要用于实现通风功能,且每根主风管均配合有一个臭氧发生器,由于该类装置均是随用随走,因此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大型粮仓的杀菌操作中,装配效率极其低下且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本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使臭氧能够较为均匀的扩散,结构优化,减少装配难度利于装配,解决了目前现有结构装配难度大,结构粗糙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包括多根底端为封闭的气管,所述气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内部为中空的中间连接件,所述气管的顶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相连且连通,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一臭氧源,所述臭氧源与所述中间连接件连通。
本装置中固体物料包括各类粮食、饲料。气管埋在固体物料内部且底端为封闭,防止臭氧直接从底部散出,气管上端具有凸出的用于与中间连接件连通的区域,臭氧通过气管能够较为均匀的扩散。臭氧源位置需进行固定,臭氧源可以是臭氧发生器,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电能,直接转化成臭氧,也可以是其他臭氧来源。中间连接件起到汇总分气的作用,臭氧源产生臭氧,臭氧进入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对臭氧分气,使臭氧进入各根气管中,最后臭氧从气孔作用固体物料,实现杀灭真菌毒素的作用。本方案中,每根气管无需对应一个臭氧发生器,通过中间连接件实现分气功能,臭氧源为一个,只需装配一次即可,从而避免了对比专利中多个臭氧发生器线路复杂、杂乱现象,极大程度减少了臭氧发生器数量,减少了装配难度,利于装配。
上述的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源为臭氧发生器。
本方案中,臭氧发生器自身具有足够的功率能够将臭氧直接稳定的输入固体物料内,而对比专利中依靠风机对臭氧进行辅助输送且利用臭氧灭毒只是其附加功能,输送效果差同时灭毒效果欠缺,本装置不存在风机,而是利用臭氧发生器专注实现真菌毒素氧化功能,实现对高浓度的臭氧进行稳定输送,能够将臭氧均匀的导入固体物料内部,实现真菌毒素的接触氧化。
上述的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固体物料处理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配合有外源空气增压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明;田宪玺;王培;宋永泉;夏云峰;柳敦和,未经刘俊明;田宪玺;王培;宋永泉;夏云峰;柳敦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4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人代步座椅车
- 下一篇:一种散热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