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筛分功能的外循环立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3491.5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龙;杜鑫;聂文海;柴星腾;徐达融;赵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8 | 分类号: | B02C15/08;B02C23/16;B07B1/4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筛分 功能 循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筛分功能的外循环立磨,属于建材机械技术领域,外循环立磨包括立磨壳体、物料入口、磨辊装置、磨盘装置、挡料圈、风环和物料出口,物料入口处设置下料内筒,磨辊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磨盘装置上方,能够与磨盘装置配合对磨盘装置上的待磨物料进行研磨;还包括筛分装置,筛分装置用于将未经研磨的物料保留在磨盘上继续研磨;筛分装置固定在挡料圈上和/或风环上方;下料内筒上设置有使物料接触磨盘的初速度降低的缓速板。本实用新型将未经研磨的物料继续保留在磨盘上,提高了粉磨效率,控制调节出磨物料粒度方便,可以明显降低物料循环负荷,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筛分功能的外循环立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立磨中,磨盘转动,物料经下料内筒落到磨盘上,磨辊带有一定的压力,压在物料上,由于磨盘的转动而带动磨辊转动;经过研磨之后的物料,在磨盘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磨盘,进入风环,风从风环下向上走,在风力作用下物料被带入立磨选粉机进行分级,细颗粒成品被选出,较粗颗粒直接回到磨盘,继续研磨,形成一个闭路循环过程,直至物料被磨细作为成品分选出来。
传统型式的立磨在生料、煤、水泥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风力提升相比机械提升电耗高,通风电耗占系统电耗的45%左右。因此,现有外循环立磨系统取消了物料在立磨内的风力提升,改为在立磨外部机械提升,有效降低风机阻力,且使得系统电耗可下降20%。
与传统立磨相比,外循环立磨是将分选功能和粉磨功能分开,经磨辊和磨盘粉磨后的物料直接甩出,然后由提升机提升至选粉机进行分选;但是由于磨盘具有一定的转速,磨盘上30%的物料未经研磨直接进入了提升机,导致系统循环负荷高、提升机电耗高,且进一步影响选粉效率、产量提升等。因此,如何降低未经研磨的物料进入提升机、降低循环负荷,成为提高外循环立磨生产效率的关键难题。
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挡料圈上部增加挡板,强制物料停留在磨机上;或者增加研磨压力、提高研磨效率;但是强制物料停留在磨机上,会导致外循环立磨运行电流增加,单位产品能耗增大,且不能解决物料逃逸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物料未经研磨而逃逸进入下一工序;
(2)传统立磨通风电耗高;
(3)车间高度高,投资成本高。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未经研磨的物料进入下一工序,降低运行电耗,对外循环立磨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筛分功能的外循环立磨,该外循环立磨降低了未经研磨的物料逃逸量,减少系统循环负荷,降低生料粉磨系统能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自筛分功能的外循环立磨,外循环立磨包括立磨壳体、物料入口、磨辊装置、磨盘装置、挡料圈、风环和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入口处设置下料内筒,所述磨辊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磨盘装置上方,能够与所述磨盘装置配合对磨盘装置上的待磨物料进行研磨;还包括筛分装置,所述筛分装置用于将未经研磨的物料或大块物料保留在磨盘上继续研磨;所述筛分装置固定在挡料圈上和/或风环上方;所述下料内筒上设置有使物料接触磨盘的初速度降低的缓速板。
通过增设缓速板,使得物料接触到磨盘的初速度降低,增加了物料在磨盘上的停留时间,提高粉磨效率,使得未经研磨而排出磨外的物料量降低,从而降低循环负荷;以及新增筛分装置,未经研磨的大块、粗颗粒被阻止在磨盘上,进行强制研磨,研磨、筛分后的物料再排出磨外。从而降低未经研磨的物料逃逸率,可以实现未经研磨的物料逃逸量从30%降低至8%以内,物料循环负荷大幅度降低,提高立磨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34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