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6806.0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曹诗定;王伟;韦彬;周倩茹;唐皓;邓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2;E21D11/10;E21D11/38;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 代理人: | 彭年才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交通 隧道 明暗 转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该转换结构包括主体框架结构、管棚护拱、封头防水内衬墙以及基坑支护结构。主体框架结构靠近暗挖隧道一侧的墙为封头墙,封头墙上具有出入口,尺寸与暗挖隧道断面相同,管棚护拱位于封头墙靠近明挖隧道侧,封头墙内侧设置防水内衬墙。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主体框架结构的外侧以及封头墙的外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先行施工明挖隧道段,在明暗挖交界处设转换结构,从转换结构内进行明暗挖施工转换,利用明挖隧道作为进料、出渣通道,降低了进料、出渣费用,且消除了由于转换井长时间暴露导致的安全隐患,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下道路大幅增长,对于位于山区或基岩埋深较浅的城市,地下道路常采用矿山法隧道的型式。由于矿山法隧道对其顶部覆土厚度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覆土厚度大于4m时方可采用矿山法施工,而当覆土厚度小于上述值时,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在明暗挖交界处,通常设置一处明暗挖工作井。由于暗挖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若采用工作井的型式施工暗挖隧道,一方面通过工作井垂直出渣,效率低且出渣费用高,不经济;另一方面工作井暴露时间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明暗挖交界处设置明暗挖工作井所存在的效率低、出渣费用高以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设置于明挖隧道与暗挖隧道的交界处,所述转换结构包括主体框架结构、管棚护拱、封头防水内衬墙以及基坑支护结构;所述主体框架结构靠近暗挖隧道一侧的墙为封头墙,所述封头墙上具有与暗挖隧道连通的出入口,其尺寸与暗挖隧道断面相同,所述管棚护拱紧贴所述出入口的轮廓,并位于所述封头墙靠近明挖隧道侧,所述封头防水内衬墙位于所述封头墙的内侧,所述主体框架结构与所述封头墙相对的一侧具有与明挖隧道连通的出入口;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结构的外侧以及所述封头墙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型式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咬合桩或地下连续墙;封头墙的外侧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受力筋采用玻璃纤维筋。
进一步的,所述封头防水内衬墙的内部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与所述主体框架结构内的钢筋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及转换施工方法,先行施工明挖隧道段,在明暗挖交界处设转换结构,从转换结构内进行明暗挖施工转换,利用明挖隧道作为进料、出渣通道,降低了进料、出渣费用,且消除了由于转换井长时间暴露导致的安全隐患,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市政交通隧道明暗挖转换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6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注桩钢筋笼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乳胶管生产用易维护的硫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