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板连接带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2826.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6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谭家升;刘成国;刘欢;徐堂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连接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连接带模板,所述连接带模板设于相邻两叠合板的底部,所述连接带模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中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与所述主板的上表面形成L形槽,所述相邻两叠合板分别设于所述L形槽上,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与相邻所述两所述叠合板的相对内侧界定形成所述叠合板连接带的浇筑空间。本实用新型浇筑形成的连接带的厚度更符合规范的偏差要求,节约因连接带模板厚度过大需要打磨修补带来的人工成本;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使得叠合板与密封条抵紧,避免连接带与叠合板连接节点处的漏浆。本实用新型连接带模板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周转,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连接带现浇部分的成型质量,减少后期打磨修补用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叠合板连接带模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结构叠合板施工时,叠合板间设有连接带,需要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由于连接带模板与叠合板均为刚性材质,故施工中现浇带与叠合板交接的位置常出现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混凝土成型后发生错台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板连接带模板,解决现有的叠合板连接带施工中,现浇带与叠合板交接的部位常出现漏浆以及混凝土成型后发生错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合板连接带模板,所述连接带模板设于相邻两叠合板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模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中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与所述主板的上表面形成L形槽,所述相邻两叠合板分别设于所述L形槽上,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与相邻所述两所述叠合板的相对内侧界定形成所述叠合板连接带的浇筑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固定于所述主板上的副板,所述副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主板的宽度,所述副板的长度与所述主板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下方的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二支撑件,所述二支撑件分别立设于所述主板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的固定板及竖向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二支撑件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置连接件用以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带模板的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的下表面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间隔固定于所述主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板与对应的所述L形槽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叠合板压设于所述密封条上,所述叠合板的侧部与所述凸起部的外侧相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4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浇筑完成的连接带厚度大于设计厚度相比,本实用新型凸起部的设置能够减小连接带的厚度,使得浇筑形成的连接带的厚度更符合规范的偏差要求,降低浇筑完成后的连接带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偏差,节约因连接带模板厚度过大需要打磨修补带来的人工成本;同时叠合板设于凸起部的两侧能够使得叠合板的位置定位准确,提高连接带的浇筑质量及施工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使得叠合板与密封条抵紧,避免连接带与叠合板连接节点处的漏浆。
(3)本实用新型连接带模板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周转,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连接带现浇部分的成型质量,减少后期打磨修补用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叠合板连接带模板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2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批量小鼠辐照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冲床的吨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