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0383.1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2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范永明;陈星军;邵清杰;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盛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8 | 分类号: | B21D37/18;B21D37/10 |
代理公司: | 32231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道 上模 数控转塔冲床 出油口 打击头 方向延伸 模具润滑 使用寿命 输油软管 导向套 进油口 上端 进油 面形 外周 下端 模具 磨损 延伸 | ||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属于数控转塔冲床技术领域,所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打击头内设有油道A,所述的油道A的进油口连接有输油软管,所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上模内设有油道B,当打击头的下端与上模的上端接触时,所述的油道A的出油口与油道B的进油口重合对接,所述的油道B在上模内向下延伸、并在上模的下部向外周方向延伸形成油道C,所述的油道C在上模的下部外表面形成出油口。本新型提供了解决上模与导向套之间的快速磨损问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数控转塔冲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数控转塔冲床的上模3的下部安在导向套8内,可在导向套8内上下滑动。导向套8固定嵌入上轮盘7的通孔内。上模3的最高安装高度靠螺栓4、上模座5和弹簧6决定,在设计时已经定好最高高度。打击头2从最高位置向下移动打击上模3时,上模3跟着打击头2继续向下移动,压缩弹簧6,直至打击到铁板,冲孔完成,冲压行程结束,打击头2向上移动,上模3靠弹簧6复位,弹簧3支撑起上模3至最高高度位置,打击头2也回到最高位置。由于数控转塔冲床的冲压频率很高,上模在上轮盘7的导向套内上下移动时,上模和导向套的磨损都很严重,急剧降低使用寿命。而现有技术的数控转塔冲床缺乏自动添加润滑剂的结构,不能解决上模和导向套严重磨损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打击头2内设有油道A17,所述的油道A17的进油口连接有输油软管13,所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上模内设有油道B20,当打击头2的下端与上模3的上端接触时,所述的油道A17的出油口与油道B20的进油口重合对接,所述的油道B20在上模3内向下延伸、并在上模3的下部向外周方向延伸形成油道C18,所述的油道C18在上模3的下部外表面形成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的油道A17的进油口位于打击头2的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的输油软管13上设有电磁阀16。
优选的,所述数控转塔冲床上还设有感应器15,在打击头2的上端的基座侧壁上设有与感应器15配合使用的感应块14。
优选的,所述的感应器15为光电感应开关,所述的光电感应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磁阀16电联。
优选的,所述的感应器15和电源之间还设有循环定时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油道B20与油道C18的交汇点位于上模3的横截面的圆心,所述的油道C18有若干条、且围绕所述圆心等角度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的油道C18有2组,分别位于上模3容置于导向套8内的部分的中上部和中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任意一组油道C18的出油口之间通过上模3下部外壁表面周向的V型槽21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V型槽21的槽底的高度低于槽边缘的高度。
优选的,还包括PLC控制单元,所述的感应器与PLC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PLC控制单元与电磁阀连接。
有益效果
本新型数控转塔冲床模具润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减少模具磨损,提高冲压精度;
2、降低模具更换频率,提高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击头位于最低位置感应器与感应块脱离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盛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盛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0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