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充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8397.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熊慧贞;熊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锂特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32260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闯<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体 充电槽 槽道 本实用新型 相交处 电池充电技术 电池充电装置 电池 电池充电盒 工作效率 结构设置 手指损伤 便携性 第一极 横置式 铰接式 纵横交错 放入 极片 铰接 充电 贯通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盒,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相铰接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阵列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充电槽,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下部均开设有纵横交错的槽道,且槽道设置在充电槽下方,若干槽道的相交处与充电槽贯通;第一盒体上若干槽道的相交处均装设有第一极片,第二盒体上若干槽道的相交处均装设有第二极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阵列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充电槽,便于将需要充电的电池放入充电槽内,或将充电槽内的电池取出,避免了横置式电池充电装置对操作人员造成的手指损伤及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铰接式的结构设置提升了便携性,便于存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5号电池或7号电池或叠层电池的充电一般是采用将电池横置式充电方式,而对于电池用量较大的场所,例如ktv对电池的使用量较大,而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如果采用横置式的充电装置,则对于操作人员来说,电池的插拔过程较为繁琐,且频繁地用手指将电池抠出,对手指有一定的损伤,降低了工作效率并提高了人工成本;同时,现有对多个电池进行同时充电的设备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盒,通过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阵列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充电槽,便于将需要充电的电池放入充电槽内,或将充电槽内的电池取出,避免了横置式电池充电装置对操作人员造成的手指损伤及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铰接式的结构设置提升了便携性,便于存放,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池充电盒,包括相铰接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上阵列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充电槽,所述第一盒体的充电槽内装设有第一极片,所述第二盒体的充电槽内装设有第二极片,且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扣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一一对应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通过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阵列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充电槽,便于将需要充电的电池放入充电槽内,或将充电槽内的电池取出,避免了横置式电池充电装置对操作人员造成的手指损伤及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铰接式的结构设置提升了便携性,便于存放。
可选的,所述第一盒体内所述第一极片的数量少于等于所述第一盒体内充电槽的数量,所述第二盒体内所述充电槽的数量少于等于所述第二盒体内所述第二极片的数量,没有放置极片的充电槽可用于存放已经充好电的电池。
可选的,所述第一盒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盒体铰接在所述第一盒体的所述凸台上,凸台的设置延长了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开口侧之间的距离,增强了通风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凸台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凸台且位于所述空腔处设置有槽口,所述空腔内装设有接电插座,用于为充电盒接通外部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盒体一侧设置有电路板槽,所述电路板槽一侧设置有导线槽,用于控制充电盒的工作并发送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槽内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接电插座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第三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用于为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通电,以实现对充电槽内的电池执行充电动作。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装设在第二盒体上部,指示灯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发出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电连接有第一限流片,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电连接有第二限流片,用于限定输入电流在电池的充电范围内,以防对电池的充电电流过大。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上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通孔内且贯穿所述通孔,起到压紧充电槽内电池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锂特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锂特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8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QC协议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