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体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3277.6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1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宝;周受钦;杜胜;吕洁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J5/06;G01J5/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刘明霞;郭佳寅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体温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体温检测装置。人体体温检测装置用于边境卡口,人体体温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热成像仪、3D人脸识别装置、测温补偿装置与控制器;红外热成像仪用于感测在预设区域内的待测人员的体温;3D人脸识别装置用于获取位于预设区域内的人脸图像;测温补偿装置用于测量补偿信息,补偿信息包括预设区域的环境温度;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红外热成像仪、3D人脸识别装置,以及测温补偿装置,控制器通过人脸图像和体温确定人脸的预设位置的初始温度,控制器根据补偿信息确定补偿温度,控制器根据初始温度和补偿温度确定实际温度。由此,人体体温检测装置能减小环境对测量结构的影响,测量精度高;同时避免疾病的传染,能够适用于人多的场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测量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体体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测量人体的体温的装置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与红外线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测量人体的体温的装置。在测量操作规范时,水银体温计的测量值是比较可靠的。并且水银温度计的成本低。但水银体温计也有局限。水银体温计的测温方式,使其无法智能化。无法自动、自主测量体温,并且需要使水银体温计长时间接触式待测部位才能测出准确温度。
电子体温计相对水银体温计,测量方式有很大改观。电子体温计的读数可以直观体现其测量的温度值。其测温时间也短,准确性也较高。但是电子体温计也存局限。和水银体温计一样,电子体温计的为接触式测温(必须接触待测部位方能测量温度),在多人群场所,接触式测温可能间接传染疾病,这样需要有专人定时对电子体温计进行维护处理,以消毒。
红外体温计是通过红外线来进行体温的测量,主要应用于非接触式测温(不需要接触待测部位即可测量温度)。这样红外线体温计测温,可以减小疾病的间接传染的风险,相对安全、并且测量结果准确。但是红外体温计的缺点是其测量结果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测温可靠性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人体体温检测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体温检测装置,用于边境卡口,人体体温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热成像仪,用于感测在预设区域内的待测人员的体温;3D人脸识别装置,用于获取位于预设区域内的人脸图像;测温补偿装置,用于测量补偿信息,补偿信息包括预设区域的环境温度;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红外热成像仪、3D人脸识别装置,以及测温补偿装置,控制器通过人脸图像和体温确定人脸的预设位置的初始温度,控制器根据补偿信息确定补偿温度,控制器根据初始温度和补偿温度确定实际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人体体温检测装置,控制器通过测温补偿装置获取补偿信息,进而确定补偿温度,控制器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3D人脸识别装置确定人脸的预设位置内的温度,进而确定初始温度,然后根据初始温度和补偿温度确定的实际温度,能够自动测量,并且减小了环境对测量结构的影响,测量精度高;同时红外热成像仪通过红外线测量温度为非接触式测量,避免疾病的传染,能够适用于人多的场所。
可选地,补偿温度包括第一补偿温度,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通过PSO-BP神经网络算法确定第一补偿温度。
可选地,补偿信息还包括人体和红外热成像仪之间的距离,补偿温度为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的第一补偿温度,和控制器根据距离确定的第二补偿温度之和。
可选地,控制器根据距离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第二补偿温度。
可选地,实际温度为补偿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3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艺术设计用多媒体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术用医疗器械摆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