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能式冲击波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2144.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4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陶荣;李明磊;陶俊霖;陶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东朝红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8G13/00 |
代理公司: | 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017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冲击波 发生管 气动控制单元 活塞 活塞本体 驱动腔 缸体 中央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 活塞端部 导气管 电磁阀 聚能腔 封盘 冲击波发生系统 冲击波能量 缸体内部 锅炉吹灰 控制通断 逆止阀 移动 抽插 吹灰 聚能 可控 排气 连通 体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吹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聚能式冲击波发生系统,包括罐体、气动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罐体内设有缸体、活塞和冲击波发生管,缸体设于罐体的后端封盘上,冲击波发生管设于罐体的前端封盘上,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端部,所述活塞本体在缸体内移动,且所述活塞本体后侧的缸体内部形成驱动腔,所述驱动腔通过气动控制单元控制入气或排气,冲击波发生管供所述活塞端部抽插移动,冲击波发生管、活塞、缸体与罐体之间形成聚能腔,罐体外侧设有连通所述驱动腔和聚能腔的导气管,且导气管上设有逆止阀,气动控制单元上设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通断。本实用新型是冲击波能量稳定可控,能够保证最优吹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吹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聚能式冲击波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锅炉的水冷壁、过热器、烟道等部件的受热表面会产生积灰或结渣,不但使锅炉传热性能下降,热效率降低,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意外停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大多数锅炉都配备有吹灰器用来清除积灰或结渣,确保锅炉运行。现有技术中的吹灰器主要采用蒸汽吹灰、声波吹灰、燃气脉冲吹灰、空气能脉冲吹灰等方式实现吹灰作业,其中空气能脉冲吹灰设备在作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温差变化大,易导致吹灰能量不稳定,降低吹灰效率,并且空气飞灰严重、振动等因素也会导致设备的故障率高,检修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式冲击波发生系统,先通过聚能腔集聚压缩空气实现聚能,然后利用压差驱动活塞后退脱离冲击波发生管实现激波喷出,冲击波能量稳定可控,且能够保证最优吹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聚能式冲击波发生系统,包括罐体、气动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罐体内设有缸体、活塞和冲击波发生管,且缸体固设于罐体的后端封盘上,冲击波发生管固设于罐体的前端封盘上,活塞包括后端的活塞本体和前端的活塞端部,所述活塞本体在缸体内移动,且所述活塞本体后侧的缸体内部形成驱动腔,所述驱动腔通过所述气动控制单元控制入气或排气,所述活塞端部插入所述冲击波发生管中,所述冲击波发生管、活塞以及缸体外侧与所述罐体之间形成聚能腔,在所述罐体外侧设有连通所述驱动腔和聚能腔的导气管,且所述导气管上设有逆止阀,所述气动控制单元上设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通断。
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中段和活塞端部,且所述活塞中段设于活塞本体和活塞端部之间,所述活塞中段穿过所述缸体的前端板,且所述活塞中段直径大于所述冲击波发生管内径。
所述活塞中段与活塞本体的连接处设有斜面,所述前端板中部供活塞中段穿过的通孔内侧设有与所述斜面嵌合的扩口孔壁。
所述活塞本体外侧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端部外侧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罐体的后端封盘上设有入气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入气孔和第一通孔均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缸体与罐体之间,所述气动控制单元通过一个连接管路与所述入气孔相连,所述第一通孔通过导气管与第二通孔相连。
所述气动控制单元上设有气动处理元件和电磁阀,其中所述气动处理元件与入气管路相连,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连接管路相连。
所述冲击波发生管包括密封管段和输出管段,所述输出管段固设于所述罐体的前端封盘上,所述密封管段与所述输出管段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活塞前端的活塞端部插入所述密封管段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东朝红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东朝红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2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电厂锅炉底渣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烟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