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车轴疲劳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0527.0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7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苏秦;刘潮涛;宋烨;邬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 |
代理公司: | 51278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轮 固定器 实验轮 作动器 轨道轮 底座 方向设置 驱动器 施加 测试技术领域 水平方向设置 铁路机车车辆 疲劳试验台 转动轴心线 车轴 垂向载荷 疲劳测试 载荷传递 可转动 转向力 竖直 分设 配合 垂直 架设 承载 驱动 | ||
一种新型的车轴疲劳试验台,涉及铁路机车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轨道轮、实验轮对固定器、第一作动器和第二作动器。轨道轮可转动地设于底座并由驱动器驱动,轨道轮具有用于承载被测轮对并用于同被测轮对相配合的配合部。实验轮对固定器架设于底座并具有用于安装被测轮对的安装部。第一作动器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上方,以用于向安装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被测轮对施加垂向载荷。第二作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分设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两侧,第二作动器均沿垂直于被测轮对的转动轴心线的方向设置,以用于向被测轮对施加转向力。其提高了载荷传递的准确性,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载荷效果,疲劳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车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的车轴疲劳试验台。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车轴疲劳试验台在测量过程中约束了部分自由度,使得载荷的传递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具备反映真实载荷的效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轴疲劳试验台,其大大提高了载荷传递的准确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载荷效果,疲劳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车轴疲劳试验台,其包括:底座、轨道轮、实验轮对固定器、第一作动器和第二作动器。轨道轮可转动地设于底座并由驱动器驱动,轨道轮具有用于承载被测轮对并用于同被测轮对相配合的配合部。实验轮对固定器架设于底座并具有用于安装被测轮对的安装部。第一作动器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上方,以用于向安装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被测轮对施加垂向载荷。第二作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分设于实验轮对固定器的两侧,第二作动器均沿垂直于被测轮对的转动轴心线的方向设置,以用于向被测轮对施加转向力。
进一步地,车轴疲劳试验台还包括第三作动器。第三作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第三作动器沿被测轮对的转轴的轴向设置。第三作动器的加载端同实验轮对固定器连接,以用于向被测轮对施加横向载荷。
进一步地,底座架设有立柱,立柱连接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作动器的承载端连接于第一横梁,第二作动器的承载端连接于第二横梁。实验轮对固定器由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架设于轨道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实验轮对固定器包括两个第一轴座和连接杆,两个第一轴座间隔设置并由连接杆连接,两个第一轴座中至少一者可滑动地配合于连接杆。轨道轮的转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均配合有轨道轮,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由花键联轴器传动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均分别由第二轴座安装于底座。沿轨道轮的轴向,两个第二轴座中至少一者可滑动地配合于底座。
进一步地,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第一作动器的承载端可滑动地配合于第一横梁。沿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第二作动器的承载端可滑动地配合于第二横梁。
进一步地,第一轴座包括轴座本体、轴箱、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一端铰接于轴座本体,另一端同轴箱固定连接。第二杆体一端铰接于轴座本体的顶部,另一端朝下延伸并铰接于轴箱。轴箱同轴座本体的顶部之间抵接有弹性件,第二杆体为减震器。
进一步地,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沿轨道轮的轮面的周向连续设置呈环状。沿轨道轮的轴向,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凸缘的廓形同铁轨轨面的廓形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和轨道轮的轮面围成U型槽,U型槽的槽宽大于被测轮对的轮缘的厚度。
进一步地,底座设置有凸台,第三作动器的承载端连接于凸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0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