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用防擦伤反光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83119.4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程中广;叶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诺岩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1/0216 | 分类号: | H01L31/0216;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32228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2141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棱柱 三棱柱 金属反光镀层 本实用新型 过渡层表面 微观结构 转换效率 光源 太阳能发电电池 三棱柱结构 最大化利用 单一光源 电池表面 高低布置 光伏组件 光源补偿 外部光源 相邻布置 反光膜 防擦伤 过渡层 基底层 粘结层 聚光 卷绕 膜面 凸起 反射 光照 摩擦 放大 增设 折射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用防擦伤反光膜,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包括粘结层、基底层、过渡层、微观结构及金属反光镀层;微观结构为沿过渡层表面凸起且互为相邻布置的多个高三棱柱及低三棱柱;通过在过渡层表面设置连续呈高低布置的高三棱柱及低三棱柱,在卷绕过程中利用高三棱柱支撑整个膜面从而避免低三棱柱结构摩擦造成的聚光不佳问题,通过将高三棱柱、低三棱柱沿横向、左倾或右倾布置能合理充分最大化利用光源,增大太阳能发电电池片的光照强度和面积,减少受外部光源限制带来的转换效率损耗,通过增设金属反光镀层,将单一光源放大反射为多道光源,其折射为180°分散至电池表面,从而形成有力的光源补偿以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光伏组件用防擦伤反光膜。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能转化产生电能的光伏组件,电池片作为光伏组件的核心是整个光伏行业关注的重点,现有电池片的发电受光源限制(阴天、夜晚和透光率)、转换损耗(电力输送过程的损失)和表面积(正面导电线的遮光部分)影响其发电效率只有用20%,实验室的实验数据最高也只能达到25%的转换效率。
目前,为了减少光能浪费,现有研究方向为在基材上设置一层带有微结构层的反光膜,但是该微结构层形状单一,在使用周转过程中易造成擦伤棱镜柱结构导致反光效果不佳,转换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用防擦伤反光膜,其能有效解决传统棱镜柱结构反光效果不佳,转换率效率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组件用防擦伤反光膜包括粘结层、基底层、过渡层、微观结构及金属反光镀层;所述基底层的底部设置粘结层,所述过渡层上设置用于增加基底层与微观结构层结合强度的过渡层,微观结构层设置于过渡层上,在微观结构层上设置金属反光镀层;所述微观结构为沿过渡层表面凸起且互为相邻布置的多个高三棱柱及低三棱柱,在相邻高三棱柱之间至少设置一个低三棱柱,所述高三棱柱的侧棱至高三棱柱底部侧面的垂线长度大于低三棱柱的侧棱至低三棱柱底部侧面的垂线长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高三棱柱及低三棱柱的布置方向相对于基底层长度方向呈横向或左倾或右倾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合;
所述高三棱柱、低三棱柱相对于基底层长度方向呈左倾或右倾时,各高三棱柱、低三棱柱的侧棱相对于基底层长度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90°;
相邻两个高三棱柱的侧棱至底部侧面的垂线长度相同;
相邻两个高三棱柱的侧棱至底部侧面的垂线长度不同;
所述高三棱柱底部侧面的长度大于低三棱柱底部侧面的长度;
所述高三棱柱相邻两侧面之间形成的上端夹角、及低三棱柱相邻两侧面之间形成的上端夹角均为95~155°;各高三棱柱底部侧面长为18~100um,各低三棱柱底部侧面长为10-75um;
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0.01~0.2mm,宽度为0.5~50mm;所述金属反光镀层的厚度为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01~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过渡层表面设置连续呈高低布置的高三棱柱及低三棱柱,在卷绕过程中利用高三棱柱支撑整个膜面从而避免低三棱柱结构摩擦造成的聚光不佳问题,通过将高三棱柱、低三棱柱沿横向、左倾或右倾布置能合理充分最大化利用光源,增大太阳能发电电池片的光照强度和面积,减少受外部光源限制带来的转换效率损耗,通过增设金属反光镀层利用吸收、折射和反光原理,将单一光源放大反射为多道光源,其折射为180°分散至电池表面,从而形成有力的光源补偿以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诺岩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诺岩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3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