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2600.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7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韦成明;顾庆荣;胡晓倩;杨勇;韦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桥梁 裂缝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涉及道路桥梁维护技术领域,包括加固部、施力部;加固部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连接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施力部包括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固定柱、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上开设第二固定孔;裂缝两侧钻好钻孔,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钻孔,通过驱动装置将裂缝缩小;将连接柱插入连接孔中,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使第一加固板与第二加固板间距固定,取下施力部再沿着裂缝注入胶水或灌浆层,避免胶水或灌浆层受热膨胀使裂缝扩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桥梁的建设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裂缝问题,桥梁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混凝土结构会出现退化的现象进而产生裂缝,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可能使桥梁垮塌;为了保证经过道路桥梁的行人或车辆的安全需要定期对道路桥梁进行安全检查将出现的裂缝进行加固,以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传统的道路桥梁裂缝加固基本采用重新灌浆法,在灌浆层内镶嵌钢筋以提高强度,但是在裂缝填补维修后,新的灌浆层容易碎裂,裂缝又会在原维修处再次出现,加固作用小,还需要人们进行二次填补,浪费人们的时间和体力。
公告号为CN2082194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主板、斜板、加固块、加固钉,加固块内部开设通孔,密封门下方开设有过胶槽,过胶槽两侧开设有网格槽,加固钉内部开设有引流管道。该实用新型方便实用,固定效果好,通过加固钉、加固块、胶水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多,可以很好的防止道路桥梁裂缝宽度变大。
实际使用过程中,直接在裂缝中添加胶水或灌浆层,在温度改变尤其是受到暴晒时,胶水或灌浆层受热膨胀,可能使裂缝进一步扩张,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避免在裂缝中添加胶水或灌浆层后受热膨胀进一步扩张裂缝的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加固部、施力部,所述加固部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上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侧面分别开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同轴设置,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相连接,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插接配合;所述施力部包括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若干固定柱、驱动装置;第一施力块位于第一加固板上方,第二施力块位于第二加固板上方,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固定柱一一对应,固定柱的高度大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的高度之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需加固的道路桥梁的裂缝两侧与第一固定孔对应位置钻孔,将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分别放置在裂缝两侧对应钻孔处上方,将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分别放置于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上方,对齐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将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后,固定柱靠近道路桥梁的一端插入预先钻好的钻孔中,此时第一施力块、第一加固板与裂缝的一侧通过固定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施力块、第二加固板与裂缝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相互靠近,带动第一加固板与第二加固板相互靠近,从而将裂缝缩小;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配合,将第一连接杆的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柱分别与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侧面的连接孔插接配合,将第一加固板与第二加固板锁紧,保持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之间的距离固定,然后将施力部的第一施力块、第二施力块、驱动装置取下,将位于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远离裂缝的一面外部的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和裂缝两侧预先钻的钻孔中,沿着裂缝注入胶水或灌浆层,避免胶水或灌浆层受热膨胀使原本的裂缝进一步扩张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2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斜撑的强外框高层建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生态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