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作用杆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0672.6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1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欣;陈静文;陈佳杨;陈佳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欣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B60G2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作用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作用杆总成,包括杆体,固定连接于杆体两端的杆头,支承销,内弹性体,第一、第二外弹性体,以及第一、第二刚性固定挡板;支承销穿设于杆头的安装孔内,内弹性体紧实填充于支承销与此安装孔之间形成的环形容置腔内;第一、第二外弹性体分别穿套于支承销上,第一、第二外弹性体的轴向内端面分别叠设于杆头的轴向两端面上,第一、第二外弹性体的最大径向尺寸均大于杆头的安装孔的最大径向尺寸;第一刚性固定挡板和第二刚性固定挡板穿套固定于支承销上,第一、第二刚性固定挡板的轴向内端面分别对应叠设于第一、第二外弹性体的轴向外端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反作用杆总成具有杆头和杆体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后悬架平衡装置中的反作用杆总成。
背景技术
反作用杆总成的结构一般包括杆体,固定连接于杆体两端的杆头,以及安装于杆头上的支承销、内壳套、弹性体和外壳套。内壳套的内腔壁为与支承销相适配的圆柱孔,支承销紧配合穿设于内壳套内,在外壳套与内壳套之间注入天然橡胶和化工原料后加热硫化形成弹性体,弹性体固结于外壳套与内壳套之间,利用橡胶的伸缩特性来完成减震和平衡等作用。使用时,将外壳套沿支承销的轴向方向压入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的安装孔里,使外壳套紧配合嵌在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的安装孔里。
这种反作用杆总成存在如下缺点:1、弹性体是利用天然橡胶加入化工原料后加热硫化形成的,不仅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空气污染。2、利用天然橡胶通过加热硫化后与其它部件粘合成为相对一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后,橡胶与其它部件易脱离,即结构的稳定性差。3、没有对弹性体进行限位保护,当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后易被拉裂,造成使用寿命短。
现已有采用块状弹性体进行填充的反作用杆总成,其包括杆体、杆头、支承销、弹性体、刚性活动限位挡板和刚性固定限位挡板,刚性固定限位挡板分别套设固定于支承销两端的合适位置上,刚性活动限位挡板活动套设于支承销上分别位于刚性固定限位挡板的内侧,刚性活动限位挡板与刚性固定限位挡板于支承销的轴向方向上具有相重叠的部分,而且此相重叠的部分分别对应抵靠在一起,弹性体填充于由刚性活动限位挡板、刚性固定限位挡板和支承销构成的容腔内,刚性活动限位挡板的内径与支承销之间留有限制弹性体径向弹性形变量的径向限位间隙。与传统的反作用杆总成相比,具有可有效防止弹性体被过度拉伸断裂及脱落的优点,而且结构很稳固,使用寿命较长。而且,可将各种各样的弹性体切成所需尺寸,直接(或通过粘合剂粘合后)填充到容腔里,无需热硫化,达到节约能源及资源,实现不造成空气污染。但这种反作用杆总成,装配时,其刚性活动限位挡板于支承销径向方向的外周沿分别活动卡设在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的安装孔里,而在实际使用中,弹性体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需要定时更换,此时若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发生变形,则刚性活动限位挡板就会卡在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的安装孔内,很难从反作用杆总成的杆头的安装孔中取出及重新安装对弹性体进行更换,只能更换整根反作用杆总成,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杆体和杆头可重复利用,使用成本较低的反作用杆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作用杆总成,包括杆体、杆头、支承销、内弹性体、第一外弹性体、第二外弹性体、第一刚性固定挡板和第二刚性固定挡板,所述杆头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的两端;所述支承销的中段穿设于所述杆头的安装孔内,于所述支承销与所述杆头的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置腔,所述内弹性体紧实填充于整个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外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外弹性体分别穿套于所述支承销上,且所述第一外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外弹性体的轴向内端面分别叠设于所述杆头的轴向两端面上,所述第一外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外弹性体的最大径向尺寸均大于所述杆头的安装孔的最大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刚性固定挡板和所述第二刚性固定挡板穿套固定于所述支承销上,且所述第一刚性固定挡板和所述第二刚性固定挡板的轴向内端面分别对应叠设于所述第一外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外弹性体的轴向外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欣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欣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0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箱内胆的吸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铝板块冰机冰模拼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