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9511.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6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源;熊屏;龚霞;李佳;丁昂昂;汤云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A61B8/00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组织 探头 口腔 超声探头 探头耦合 本实用新型 底部平面 包膜 底部弧面 交叉感染 可拆卸式 检查 颊粘膜 强回声 探测端 透声窗 耦合剂 光带 中空 舌背 舌缘 擦拭 磨损 病变 开口 消毒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包括有探头,所述探头的探测端外套接有可拆卸式的探头耦合件,所述探头耦合件中空且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探头的开口,所述探头耦合件的底部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底部平面及位于底部平面两侧的底部弧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能够贴近口腔内软组织如舌背,舌缘、颊粘膜、唇黏膜,便于检查口腔内软组织的病变情况,无需对探头进行经常性的擦拭和消毒,避免探头的磨损,减少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无需添加包裹有耦合剂的包膜,减少强回声材质的包膜对超声探头检查的光带干扰,人为的制造具有固定厚度的透声窗,增加对口腔内软组织检查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内有牙、舌等器官及唇部、颊部等组织。唇黏膜、颊粘膜、舌部好发各类型肿瘤或病损,其中并包含部分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超声仪器作为临床检查上常用的一种医用设备,可用于对口腔内软组织,如舌部、颊部、唇部等深层次组织及口腔黏膜等浅表组织的检查。但舌部、颊部等位于空间狭小的口腔内,且口腔内软组织具有比较特殊的形状,黏膜表面呈生理性弧度,且病变深度不一,这就对超声仪器的探头与口腔内软组织接触及观察组织内不同深度病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超声探头在检查时,需要接触不同的患者,需要经常进行消毒,以保持探头清洁和防止感染。但是超声探头是一种非常娇贵的医用设备,探头经常擦拭和消毒,会造成探头磨损严重,加速损坏,而且擦拭和消毒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标准,从而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使用超声探头时需要添加耦合剂,耦合剂包裹在包膜内,由于包膜作为强回声材质且易发生皱褶,且耦合剂内混有气泡,阻碍声波发射及传递,对超声成像有干扰作用,如气泡阻挡声波传递,形成“后方声影”或包膜发生声波折射,在与组织接触面形成强回声条带,会增加对口腔内软组织检查的不准确性。此外,据国内现有超声声波发射频率探头,可用于口腔内的探头频率,均低于13MHz,声波聚焦表浅部位效果欠佳,对于浅表组织如口腔黏膜仍存在不足,最佳解决方法为在超声探头与检查部位之间,人工制造固定厚度的透声窗,使声波聚焦在表浅部位,显像效果更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与口腔内软组织形状相贴合、避免超声探头污染和磨损、无需使用耦合剂及隔离包膜、人工制造固定厚度透声窗,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内软组织超声探头,包括有探头,所述探头的探测端外套接有可拆卸式的探头耦合件,所述探头耦合件中空且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探头的开口,所述探头耦合件的底部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底部平面及位于底部平面两侧的底部弧面。
优选地,所述探头为常规使用的超声探头,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上述探头耦合件的材质为透声度佳、可塑性强、轻微按压可发生少量弹性形变的柔软材料,具体如硅胶或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探头耦合件的底部与口腔内软组织相贴合。
更优选地,所述口腔内软组织选自舌背、舌缘、颊粘膜、唇黏膜的弧形黏膜平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底部弧面对称位于所述底部平面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底部弧面的弧度为45-90°。
优选地,所述底部弧面的弧长为1.5-2.0cm。更优选地,所述底部弧面的弧长为1.5cm。
优选地,所述底部平面的宽度为0.4-0.6cm。更优选地,所述底部平面的宽度为0.5cm。
优选地,所述底部平面为声波发射平面。
优选地,所述探头耦合件的中空腔的左右表面呈向外凸起的圆弧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9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胎心监护仪
- 下一篇:一种妇科阴道分泌物送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