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1990.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1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贾旭哲;尹燕升;杨蕾;张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8 | 分类号: | F02M37/08;F02M37/32;F02M37/00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建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滤器 电泵 单向阀 低压供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 柴油粗滤器 压力传感器 控制器 出油口 燃油箱 输出端 发动机 低压供油管路 发动机进油口 连接控制器 燃油粗滤器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提醒用户 油管连接 控制端 入油口 输入端 并联 长维 供油 油箱 正压 里程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包括单向阀和电泵,单向阀的输入端和电泵的输入端连接燃油箱的出油口,单向阀的输出端和电泵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粗滤器入口,粗滤器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发动机进油口,发动机出油口连接燃油箱入油口,连接粗滤器与发动机的油路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泵控制端。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在不改变现有燃油粗滤器的情况下,通过油箱内部低压供油管路中增加电泵、单向阀及控制器等部件,使得低压供油系统可实现自动正压供油,从而实现柴油粗滤器更长里程的维保,当到粗滤器维保时间时提醒用户更换粗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用燃油供给系统设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商用车用柴油机供油系统主要由燃油箱、粗滤器、输油泵、细滤器、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和低压燃油管路组成;由发动机带动输油泵运转产生负压将柴油从燃油箱中吸出,柴油经低压燃油管路和粗滤器后进入到输油泵,然后经过细滤器输送到高压油泵,高压油泵将柴油压缩为高压燃油后输送到喷油器,喷油器将燃油雾化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中进行燃烧,剩余的柴油经回油管流回到燃油箱。
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流经燃油粗滤器的柴油流量达到500L/h,粗滤器过滤的燃油杂质会使得燃油流经粗滤器时阻力增加。常规低压供油系统由发动机带动输油泵运转产生负压将柴油从燃油箱中吸出,因此低压供油系统为负压供油,当粗滤器产生的负阻达到0.7bar时即发动机进油口燃油压力小于等于0.3bar,发动机会出现供油不足、无力现象;因此常规柴油粗滤器维保里程一般在1.5万km;根据一般车辆使用情况,大约15天左右就要更换一次柴油粗滤器,给用户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负担。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在不改变现有燃油粗滤器的情况下,通过油箱内部低压供油管路中增加电泵、单向阀及控制器等部件,使得低压供油系统可实现自动正压供油,从而实现柴油粗滤器更长里程的维保,当到粗滤器维保时间时提醒用户更换粗滤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柴油粗滤器长维保低压供油系统,包括单向阀和电泵,所述单向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泵的输入端连接燃油箱的出油口,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泵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粗滤器入口,所述粗滤器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发动机进油口,所述发动机出油口连接所述燃油箱入油口,所述连接粗滤器与所述发动机的油路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泵控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指示灯控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管两端连接处可利用空心螺栓连接也可利用快插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燃油粗滤器的情况下,通过油箱内部低压供油管路中增加电泵、单向阀及控制器等部件,使得低压供油系统可实现自动正压供油,从而实现柴油粗滤器更长里程的维保,当到粗滤器维保时间时提醒用户更换粗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燃油箱1、粗滤器2、压力传感器3、发动机4、单向阀5、电泵6、控制器7、指示灯8等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1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