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催化协同去除不同溶解度VOCs的多相放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9328.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8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苹;王蕾;陈航宇;王嘉倩;杨晔;赖安兴;袁俊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2;B01D53/44;B01D53/32;B01D53/76 |
代理公司: | 35218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催化剂网 反应腔室 高压电极 反应腔 池口 去除 进气口 气相反应催化剂 室内 本实用新型 低压电极 放电系统 碱性溶液 液相反应 直接接地 阻挡介质 出气口 难溶性 溶解度 上表面 下表面 密闭 催化剂 催化 协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VOCs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催化协同去除不同溶解度VOCs的多相放电系统,包括密闭的反应腔室、反应池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所述反应腔室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反应池的池口位于反应腔室内,所述反应池内具有碱性溶液,所述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了位于反应池正上方且位于反应腔室内的高压电极以及位于高压电极与反应池池口之间的阻挡介质,所述反应池直接接地以作为该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低压电极;所述反应池液面上还盖有催化剂网,该催化剂网包括了网状的载体,载体的上表面上具有VOCs气相反应催化剂,载体的下表面上具有VOCs液相反应催化剂,以同时去除可溶性和难溶性VOCs。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OCs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催化协同去除不同溶解度VOCs的多相放电系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排放来源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工业源VOCs排放最多,终端治理技术是VOCs污染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VOCs成分复杂,浓度及流量范围宽,而传统VOCs处理技术效率低,成本高,过程复杂,工业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常用技术包括吸收法、热分解法、催化氧化法、膜分离法等,但这些常用治理技术在处理复合VOCs时具有局限性。如吸附法的活性炭易饱和和会产生微废;热分解法和催化氧化法都是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对设备的要求高;膜分离法则中间产物较多,不易处理;光催化的汞灯寿命短,而且反应过程中有气溶胶产生,会降低汞灯的透光率,影响光催化反应,另外,汞灯也属于微废难处理。
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利用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通过激发、离解、电离等过程产生的大量活性粒子能够彻底分解有机污染物,已有在VOCs处理中应用,但对工业生产中常常生成的溶解度不同VOCs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协同催化能够提高复合VOCs的去除率,抑制副产物的生成,降低能耗。针对工业生产中常常生成的溶解度不同VOCs的治理效果不佳问题,设计了非均相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处理系统,有效去除复合型有机污染,同时避免产生气溶胶等副产物,本申请案由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催化协同去除不同溶解度VOCs的多相放电系统,该多相放电系统在气相和液相上同时对VOCs进行处理,可同时去除不同溶解度的VOCs。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协同去除不同溶解度VOCs的多相放电系统,包括密闭的反应腔室、反应池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所述反应腔室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反应池的池口位于反应腔室内,所述反应池内具有碱性溶液,所述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了位于反应池正上方且位于反应腔室内的高压电极以及位于高压电极与反应池池口之间的阻挡介质,所述反应池直接接地以作为该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低压电极;所述反应池液面上还盖有催化剂网,该催化剂网包括了网状的载体,载体的上表面上具有VOCs气相反应催化剂,载体的下表面上具有VOCs液相反应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网漂浮于反应池内的碱性溶液的液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VOCs气相反应催化剂包含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离子。
进一步的,所述VOCs液相反应催化剂为芬顿反应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网的载体由Al2O3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碱性溶液为NaHCO3水溶液,其pH值为8~9。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还连接有pH值检测仪和循环装置,所述pH值检测仪能够检测反应池内的碱性溶液的pH值,所述循环装置能够对反应池的碱性溶液进行循环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9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催化降解VOC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