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7951.1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0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小兵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74;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震 石膏墙体 减震 本实用新型 复合墙体 石膏 减震带 建筑墙体 抗震效果 外界物体 外墙结构 空鼓 嵌设 墙体 渗水 挤压 侧面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包括石膏墙体、减震带以及设置于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隔震条嵌设于石膏墙体的侧面,减震带设于石膏墙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抗震效果好,隔震条不易发生脱落,能够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避免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最早所采用的墙体材料是粘土制品砖,通俗叫红砖。这种建筑产品材料,现以被国家禁止使用,原因是破坏生态环境,让水土流失。后面政府又推出一款加气混泥土砖,但是墙面抹灰层容易出现空鼓开裂,易渗水。
而近几年,节能建筑使用新型墙材所占比例都在92%以上,市场所用轻质墙材部分有轻质条板、轻质小型砌块,但是这些材料每一块连接过程中出现很多接头与接缝,这种缺陷易出现开裂,严重影响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所有的墙体技术都是与建筑主体的梁与柱子紧靠安装结合施工固定。这种方法无法达到墙体隔震减震的相关技术。特别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完全达不到墙体隔震减震的功能。因为钢结构柱子有一定的弹性,如果墙体紧靠在柱子的边缘,因热涨冷缩原理会挤压到钢柱。特别是发生地震时,墙体会把钢柱、钢梁挤压变形导致主体倒塌事件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能够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避免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包括石膏墙体、减震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所述隔震条嵌设于所述石膏墙体的侧面,所述减震带设于所述石膏墙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条包括隔震本体以及与所述隔震本体连接的多个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石膏墙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具有均与所述石膏墙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以及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面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隔震本体的高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在所述隔震本体上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本体背离所述石膏墙体的一侧为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用于与主体结构的柱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本体与多个所述凸筋具有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墙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龙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时,石膏墙体不会直接紧靠在柱子的边缘,石膏墙体两侧的隔震条以及石膏墙体顶部的减震带能够起到隔震减震的作用,减轻墙体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减震石膏复合墙体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并且隔震条嵌设于石膏墙体的侧面,不易发生脱落,避免了传统外墙结构由于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空鼓渗水导致脱落的危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小兵,未经马小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7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