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钢水控流与连续测温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35698.8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8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芬;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芬 |
| 主分类号: | B22D41/18 | 分类号: | B22D41/18;B22D2/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国瑞 |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钢水 连续 测温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水控流与连续测温一体化装置,包括控流水口,塞棒本体为空腔棒体,塞棒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感温元件,感温元件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塞棒本体与感温元件的开口端形成内部连通,塞棒本体腔体内壁锥面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测温探头配合连接,测温探头通过线路连接到信号处理器,感温元件与塞棒本体内壁之间填充有过渡填充层,塞棒本体内部设有引风管,塞棒本体腔体内壁锥面连接有连接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下部与引风管连接。将熔融金属控流与熔融金属连续测温合为一体,省掉专用的测温装置,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使用成本,通过复合特殊的感温元件,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与测温准确性,具有实际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控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钢水控流与连续测温一体化装置,属于钢水测控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温度参数对冶金工艺控制及其重要,温度控制不好,直接造成钢水质量下降以及能耗增加。目前在连铸中间包工序,实现连续测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热电偶加保护套管的方式,另一种是基于非接触测量采用保护套管加测温探头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一个单独的保护套管实现测温,造成资源浪费,现场使用过程复杂,并且测温滞后性较大。
中国专利CN1333455A公开了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的测温管,用在连铸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连续测量。该测温管的主要结构耐火材料组成,其测温信号来自内管底部发出的辐射能。其传导途径先经过25-40mm厚的外管,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缝隙以及壁厚为3mm的内管,其反应速度较慢,存在较大的热滞性,并且使用中需要内管具有较高的热震性与耐高温性能,容易炸裂,影响产品的使用;中国公开专利200720013908.1、200920143429.0、201120053767.2、20072011415.4等专利采用两端开口的内管与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外保护管,将外管的底端作为感温元件,整个外保护管为同一种材质,并且底端较厚,热响应时间与中国专利CN1333455A相比,有所提升,但还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并且整个外管与渣层相接触的部位没有特殊变化,导致在侵蚀严重的工况,寿命较低。
同时,中国专利200520090166.3与中国专利200520128792.7公开了一种测温管,其内管两端开口,并给出了具体的尺寸要求与限制,但在实际测温过程中,内管过长会导致引入的排烟风降低测温点的温度,内管过短会导致内部烟尘排不干净,影响测温的准确性,因此其长度不受外保护管长度的限制,设计一个合理的内管长度,大大降低内管的抗热震性能要求,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整个测温系统的准确性。
最后,中国专利201720781688.0公开了一种熔融金属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其采用辐射测温探头,利用塞棒复合测温传感器实现钢水温度测量,并给出了复合传感器的壁厚以及与外露长度的长径比,包括复合传感器的壁厚范围为1~10mm, 长径比为1~10等,此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际的冶金现场工况,在连铸中间包上使用的控流塞棒,与之配合的水口结构,其内孔直径范围为20-80mm,并且分为底部吹气式与底部不吹气两种系列;采用辐射测温方式由于测温光路较长,复合传感器的内孔直径尺寸较大,造成外露长度较长。因此在使用中,复合传感器安装容易折断,在絮流严重的钢种浇次,容易导致钢水通钢量下降,影响正常生产,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不强,同时在底部需要透气的塞棒中不能使用。
目前在实际的连铸中间包工序,塞棒控流装置与钢水温度连续测温装置属于独立的两套装置,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测温点的温度值不能代表钢水的实际浇铸温度值,不利于工艺控制在。目前存在的基于非接触辐射测温与塞棒结合的方式,由于没有考虑现场的实际条件,技术实行性不强,推广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钢水控流与连续测温一体化装置,将熔融金属控流与熔融金属测温合为一体,省掉了专用的测温装置,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次通过复合特殊的感温元件,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与测温准确性,具有实际的推广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芬,未经赵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56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