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洗井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5164.0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8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肖昌;张晓文;于雷;于宝石;田雨佳;王鹏辉;张贺;谢昕;刘云鹏;黄慧兵;杨景堂;李明月;董纹希;刘然;李莹;王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E21B34/10;E21B37/0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接头 球座 本实用新型 弹性元件 上接头 多孔挡板 两端开口 筒状结构 上端 洗井孔 下端 双向洗井阀 容纳空间 液体通孔 有效期长 洗井液 滑动 阀球 管壁 洗井 轴向 冲洗 容纳 封闭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洗井阀,包括:下接头,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下接头的管壁上设置有洗井孔;球座,具有轴向液体通孔,球座能滑动地设置在下接头内并能够封闭洗井孔;弹性元件,设置在下接头内,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球座连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下接头的下端连接;上接头,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连接,上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多孔挡板,多孔挡板与球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阀球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双向洗井,冲洗更彻底、有效期长、洗井液利用率高,且对泵伤害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洗井阀。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特殊井况的需要,无杆泵采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杆泵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得会产生泵吸入口堵塞。此时需要洗井解除泵口的堵塞,或者起出泵维修、重新下入泵。目前,解决泵吸入口处堵塞问题,一般采取大排量反洗井,冲刷泵吸入口,解除堵塞。这种方法大部分洗井液从油套环空进入地层,洗井液利用率低,洗井液流动方向与泵产液流动方向一致,洗井效果有限;而且这样洗井有效期极短,往往随着油井的生产,在几天内又恢复到原来的堵塞状态;同时,反洗井时洗井液对电泵电缆的损伤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洗井阀,以达到双向洗井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洗井阀,包括:下接头,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下接头的管壁上设置有洗井孔;球座,具有轴向液体通孔,球座能滑动地设置在下接头内并能够封闭洗井孔;弹性元件,设置在下接头内,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球座连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下接头的下端连接;上接头,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连接,上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多孔挡板,多孔挡板与球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阀球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球座包括正循环洗井位置,在正循环洗井位置时,球座与洗井孔错位设置,上接头与洗井孔导通。
进一步地,球座包括反循环洗井位置,在反循环洗井位置时,球座设置在洗井孔处并将洗井孔封闭,下接头与上接头导通。
进一步地,下接头的下端设置有挡圈,挡圈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流体通孔,且每个流体通孔的轴线均与下接头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下接头的下端内壁具有台阶,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台阶抵接。
进一步地,弹性元件为弹簧或者弹性金属片。
进一步地,上接头内设置有筒状结构的限位套,多孔挡板设置在限位套的上端。
进一步地,限位套的下端与球座的上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限位套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进一步地,球座与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双向洗井,冲洗更彻底、有效期长、洗井液利用率高,且对泵伤害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下接头;11、洗井孔;20、球座;30、弹性元件;40、上接头;41、多孔挡板;42、限位套;50、阀球;61、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5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