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内弥散供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2264.6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6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牟新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万润制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弥散 氧气 车体 供氧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软管 储气层 车内 氧浓度传感器 备用蓄电池 鼻塞式吸氧 蓄电池 车辆使用 个人吸氧 供氧装置 控制面板 嵌入设置 放置架 排气口 制氧机 自驾游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内弥散供氧装置,涉及供氧技术领域,包括车体和备用蓄电池,车体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车体的内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制氧机,车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弥散氧气总成,弥散氧气总成的内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储气层,弥散氧气总成的中部固定安装排气口,储气层的上方嵌入设置有不锈钢软管,不锈钢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鼻塞式吸氧环,弥散氧气总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弥散氧气总成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弥散氧气总成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架。本实用新型可持续对车内进行弥散供氧,而且还有个人吸氧功能,供氧效果更好,更加便于进出藏自驾游车辆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内弥散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原列出已实现了车内弥散供氧,而行驶在川藏、青藏、滇藏公路的大批进出藏大巴车辆、自驾游越野车辆、石油物资运输车辆,因移动式制氧机的各种局限性,未能满足需求。本技术将着力解决高原移动式车载弥散制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内弥散供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内弥散供氧装置,包括车体和备用蓄电池,所述车体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车体的内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制氧机,所述车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弥散氧气总成,所述弥散氧气总成的内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储气层,所述弥散氧气总成的中部固定安装排气口,所述储气层的上方嵌入设置有不锈钢软管,所述不锈钢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鼻塞式吸氧环,所述弥散氧气总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弥散氧气总成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弥散氧气总成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置架的中部开口有卡口,所述卡口与不锈钢软管相契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指示灯、微型电脑、控制开关、调节开关和显示屏,所述氧浓度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与控制面板显示屏的信号接收端之间信号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制氧机的另一端设置有氧气输出导管,且氧气输出导管的另一端与弥散氧气总成的储气层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制氧机、氧浓度传感器和控制面板均通过备用蓄电池与车体的电源之间电性连接,且备用蓄电池为高性能大容量锂型电池。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储气层,制氧机的另一端设置有氧气输出导管,且氧气输出导管的另一端与弥散氧气总成的储气层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使得当制氧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氧气可通过氧气输出导管进入至弥散氧气总成的储气层中,并从储气层中的排气口中排出,实现对车内进行供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鼻塞式吸氧环,储气层的上方嵌入设置有不锈钢软管,所述不锈钢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鼻塞式吸氧环,使得当使用者出现缺氧情况时,可通过将鼻塞式吸氧环注入使用者的鼻子中,让氧气可通过不锈钢软管排出,被使用者吸走,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供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弥散氧气总成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鼻塞式吸氧环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车体;2、备用蓄电池;3、制氧机;4、弥散氧气总成;401、储气层;402、排气口;403、不锈钢软管;404、鼻塞式吸氧环;405、控制面板;406、氧浓度传感器;407、放置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万润制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藏万润制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2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