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记及防伪纸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5943.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常青;郑世容;张卫;王少星;徐厚广;宋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10;D21H27/30 |
代理公司: | 11505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潭<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息图案层 光子晶体层 防伪标记 防伪图案 本实用新型 色彩效果 材料微观结构 生产成本低 包装防伪 防伪效果 化学染料 假冒产品 绿色环保 整体呈现 结构色 重金属 辨识 禁带 衍射 反射 门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标记,包括光子晶体层和全息图案层,所述光子晶体层涂布于所述全息图案层上;所述全息图案层中设置有防伪图案;通过所述全息图案层中的防伪图案的衍射以及所述光子晶体层的禁带对所述防伪图案的反射相结合而形成防伪标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伪标记具有优异的防伪效果,易于辨识,且具有角度光变的结构色色彩效果,对于包装防伪行业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无论是从材料微观结构上,还是产品整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假冒产品的门槛。该产品摒弃了使用化学染料、重金属成分,绿色环保,而且由于生产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标记及防伪纸。
背景技术
根据国际品牌保护与反假冒委员会(IBPAC)估计,全球假冒产品约占国际贸易额的7%-9%,预计每年超过2500亿美元,2009-2014年品牌保护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11.1%,截止2014年已增长至114亿美元。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年产值在3000-4000亿元,特别在烟、酒、药品、食品等行业,已严重影响和危害了国民的人身健康,打假刻不容缓。
易于识别的防伪包装,有助于企业品牌保护和消费者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现有防伪纸张多采用植入安全线,纤维等方式,此类防伪纸张防伪技术易于模仿,防伪效果较差。OVI光变油墨,因其动态变色效果无法用高清晰度扫描仪,彩色复印机行复制,防伪可靠性强,被世界上多个国家用于要求较严,难度较大的纸币防伪,但存在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很难用于大宗消费品防伪包装。
而且目前市面上防伪标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0397260C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防伪标识须通过高真空镀膜、彩色印刷及特种印刷等工艺步骤才能够达到防伪目的,再次生产工艺过程中,一方面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对工艺的要求高,尤其是在镀膜过程中要求形成均匀的高折射率保护层;另一方面该制备工艺消耗大量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防伪标记,该防伪标记利用光子晶体层取代高真空镀铝或者镀其他介质所形成的高折射率材料保护层,其制备工艺简单,无任何的金属污染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记,其包括:光子晶体层和全息图案层,其中,所述光子晶体层涂布于所述全息图案层上;通过所述全息图案层中的防伪图案的衍射以及所述光子晶体层的禁带对所述防伪图案的反射相结合而形成防伪标记。
光线经过光子晶体的周期性排列结构的布拉格衍射作用,选择性的反射特定波长的可见光,进而形成三维结构色。这种结构色是对现行印刷使用的传统颜料染料的颠覆,它所呈现的色彩完全不是来源于任何颜料或染料,无法用常规的化学色素调色复现,防伪技术难度大。并且,显色工艺简单、稳定、廉价、环保无污染。结构色反射率高,色彩饱和度高,色彩持久,同时还具有虹彩现象和偏振效应,使得光子晶体结构色颜色可随观测角度的变化而不同,即角度光变效果。
所述全息图案层具有微纹理结构,一方面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而定制成不同的图案,另一方面,其能够发生光的衍射,形成具有彩虹光泽或者白光光泽的色彩效果。因此,通过所述全息图案层提供的图案,光的衍射以及所述光子晶体层的禁带对所述图案的反射相结合而形成具有三维结构色,全息图案、全息光学色彩的防伪标记,所形成的防伪标记无法模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子晶体层由单分散的纳米微球构筑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微球呈现密堆积的形式。例如,六方密堆积(HCP)(又称镁型堆积),面心立方密堆积(FCC)(又称铜型堆积),体心立方堆积(BCC)(又称钾型堆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微球的密堆积的形式为六方密堆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5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标签
- 下一篇:基于书城公众号的防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