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成型的封闭热复合温度闭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4890.4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8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钱本富;刘锋;吴剑;王昌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06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件 极耳 加热 安装支架 热复合 温度闭环控制装置 红外测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电磁加热器 运动气缸 托板 封闭 成型 电磁加热控制器 加热温度控制 自动化生产 闭环控制 封闭装置 加热元件 加热装置 控制方式 温度波动 温度测量 支架连接 触摸屏 传统的 热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成型的封闭热复合温度闭环控制装置,包括极耳加热封闭装置、PLC控制器、触摸屏、电磁加热控制器和电磁加热器,所述极耳加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底部的极耳加热下封闭件运动气缸通过下封闭件托板连接下封闭件,安装支架顶部的极耳加热上封闭件运动气缸通过上封闭件托板连接上封闭件,待热封极耳置于上、下封闭件之间,所述电磁加热器的加热元件安装于下封闭件内,所述上封闭件上方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支架连接红外测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的加热温度控制方式,实现了封闭加热、直接温度测量、闭环控制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方式,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温度控制精度(±2.5℃),只相当于传统热复合温度波动的1/1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成型的封闭热复合温度闭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中有大量单体元器件需要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膜进行热复合,使固态非金属膜与金属通过热熔、加压牢固粘接为一个整体,以实现该单体元器件与其他元器件组合使用时能达到绝缘和密封的使用效果。如锂离子电池用极耳,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电子元器件,极耳是一种用PP材料(我们称之为极耳胶)与金属通过热复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由极耳胶16和金属片17组成。极耳热复合工艺目前有三种,第一种是最传统的热传导加热工艺,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别是热辐射和电磁加热工艺,这两种都是非接触式加热工艺,即加热体不直接与受热体接触,是利用热(的辐射)和磁(电磁感应)特性加热金属材料,同时利用金属材料的热能融化极耳胶,使极耳胶粘结到金属材料上。以上三种热复合方式的温度控制,都是一种间接、开放式的温度控制方式,无法对受热体的加热温度进行精确的管控。第一种热传导方式的热复合、第二种热辐射方式的热复合,都是通过控制中间加热体的温度来间接控制极耳的热复合温度,第三种电磁感应热复合是通过控制加热器的输出电流及加热时间,间接进行热复合温度控制,因此,以上三种热复合方式,热复合过程温度波动大(通常温度最大波动幅度达到±25℃),热复合后的粘结强度也随之波动,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精确热复合的粘结强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极耳成型的封闭热复合温度闭环控制装置,通过改变传统的加热温度控制方式,实现了封闭加热、直接温度测量、闭环控制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方式,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温度控制精度(±2.5℃),只相当于传统热复合温度波动的1/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极耳成型的封闭热复合温度闭环控制装置,包括极耳加热封闭装置、PLC控制器、触摸屏、电磁加热控制器和电磁加热器,所述极耳加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底部的极耳加热下封闭件运动气缸通过下封闭件托板连接下封闭件,安装支架顶部的极耳加热上封闭件运动气缸通过上封闭件托板连接上封闭件,待热封极耳置于上、下封闭件之间,所述电磁加热器的加热元件安装于下封闭件内,所述上封闭件上方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支架连接红外测温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上封闭件和下封闭件通过运动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封闭件托板设有支座,所述电磁加热器放置在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改变传统的加热温度控制方式,实现了封闭加热、直接温度测量、闭环控制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方式。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温度控制精度(±2.5℃),只相当于传统热复合温度波动的1/10。
2、使用本装置进行成型热复合温度控制,温度传感器无需接触产品,在精确控制加热温度的同时,不会对产品形成任何伤害。
3、使用本装置进行成型热复合的温度控制,其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大幅提高,产品的粘接强度可提高(提高3%-8%),并大幅提高产品的信赖性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4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局部焊接结构的电池模组极耳
- 下一篇:防爬胶的浸胶储能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