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8619.X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韬;郭莉缘;张磊;孟李想;郑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G27/06 |
代理公司: | 11724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池 观景平台 环形喷头 观赏 爬行 景观植物 藤类植物 自然生态 组合装置 喷头 本实用新型 平台支撑柱 辅助喷头 观景装置 观赏性能 笼式架体 笼式结构 桥体结构 支撑固定 支撑管道 环形池 体结构 种植盆 支撑 边相 顶侧 观景 攀爬 降水 | ||
1.一种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包括观赏水池(1),藤类植物种植盆(2),射灯固定架(3),射灯(4),藤类爬行架(5),环形喷头(6),降水喷头(7),喷头支撑管道(8),观景平台(9),桥体结构(10),观景行廊(11),植物种植槽(12),平台支撑柱(13),吸水棉绳(14)和水泵机组(15);所述观赏水池(1)呈环形池体结构设计,且观赏水池(1)预挖于地面之下;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底部的平台支撑柱(13)支撑安装于观赏水池(1)的内侧,且观景平台(9)的外径离观赏水池(1)的池边为两米左右;所述观景平台(9)通过桥体结构(10)与观赏水池(1)的池边相连接;所述观景平台(9)的上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观景行廊(11)结构;所述观景行廊(11)之间的空地上均设置有植物种植槽(12);所述观赏水池(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喷头支撑管道(8);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顶侧设置有多处降水喷头(7);所述降水喷头(7)的外围环形设置有一圈环形喷头(6)结构;所述喷头支撑管道(8)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水泵机组(15),且水泵机组(15)均与环形喷头(6)和降水喷头(7)管道相连通;所述观赏水池(1)的外围还环形设置有六处藤类植物种植盆(2)结构,且藤类植物种植盆(2)内侧均固定设置有藤类爬行架(5)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藤类爬行架(5)呈弧形笼式架体结构设计,且藤类爬行架(5)的顶侧支撑固定于环形喷头(6)底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灯固定架(3)呈环形固定安装于桥体结构(10)的底侧位置处,且射灯固定架(3)的顶侧等距安装有射灯(4)结构,并且射灯(4)的安装位置与顶侧环形喷头(6)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槽(12)的底部设置有多处吸水棉绳(14),且吸水棉绳(14)的底端均沉入池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景观植物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喷头(7)设置为十二组,且降水喷头(7)位于观景平台(9)的顶部,并且降水喷头(7)与观景平台(9)的高度落差为十米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86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隧道式栽培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节水家用景观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