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3734.8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0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禾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9/00;B01D4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物质 真空炉 钢丝网 捕集器 捕捉 本实用新型 管道死角 加工零件 冷却风机 收集效率 报废率 有效地 风道 小孔 驱动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其不但使真空炉内的颗粒物质在冷却风机的驱动下能百分百被抽进捕集器的箱体内,并依次经过若干层第一道钢丝网、若干层第二道钢丝网和若干层第三道钢丝网进行捕捉和收集,其还确保了对真空炉内的颗粒物质的捕捉效果好、收集效果好、捕捉效率高和收集效率高,其实现能有效地消除真空炉内的颗粒物质、风道的颗粒物质和管道死角的颗粒物质,其对颗粒物质的消除效果好,其使真空炉实现能有干净的工作环境,并解决了零件在真空炉内加工后因后期仍需对其表面进行清理和难以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或无法对带小孔的零件进行清理颗粒物质而导致加工零件具有清理成本高、清理难度大和零件报废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
背景技术
真空炉容易脏,其的结构复杂,风道和管道死角多,当采用传统的吸尘器对真空炉进行清理尘埃颗粒时,传统的吸尘器只能清理真空炉视线可到之处,其不能对风道和管道死角等处进行清理,导致颗粒物质容易吸附到放入真空炉内加工的零件的表面上,当零件在真空炉内高温加热后,颗粒物质会与零件的表面形成牢固连结,从而使零件表面的颗粒更难以清理及其的清理成本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带小孔的零件,被连结到带小孔零件表面上的颗粒根本不能被清除,最终使零件产品只能作报废处理,其具有报废率高和耗材率高等不足。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捕集装置,使其能够在真空炉内对内部的颗粒物质进行捕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其实现了能有效地消除真空炉内的颗粒物质、风道的颗粒物质和管道死角的颗粒物质,使其实现对颗粒物质的消除效果好,从而使真空炉实现能有干净的工作环境,其还确保了对真空炉内的颗粒物质的捕捉效果好、收集效果好、捕捉效率高和收集效率高,且其使零件在真空炉内完成加工后能避免后期仍需清理颗粒物质,以实现能简化操作工序的目的,其不但解决了采用目前的吸尘器无法对真空炉的风道和其内的管道死角进行清理,导致其对尘埃颗粒清理不彻底的问题,其还解决了零件在真空炉内加工后因后期仍需对其表面进行清理和难以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或无法对带小孔的零件进行清理颗粒物质而导致加工零件具有清理成本高、清理难度大和零件报废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箱体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每个进风口与每个出风口为上下错位分布,若干个进风口的开口总面积占箱体顶面面积的60%-70%,箱体内从上至下排列依次设置有第一道钢丝网、第二道钢丝网和第三道钢丝网,第一道钢丝网、第二道钢丝网和第三道钢丝网能设置为不同的目数或相同的目数。目数是指在一定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箱体顶面的每个进风口与箱体底面的每个出风口为上下错位分布。
作为面积优选,若干个进风口的开口总面积约占箱体顶面总面积的64%、65%和6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道钢丝网设置为30目钢丝网,第二道钢丝网设置为60目-80目的钢丝网,第三道钢丝网设置为30目钢丝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道钢丝网可采用60目钢丝网、70目钢丝网或80目钢丝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道钢丝网、第二道钢丝网和第三道钢丝网的总层数设置有六层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道钢丝网设置有至少二层,第二道钢丝网设置有至少二层,第三道钢丝网设置有至少二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道钢丝网的层数能根据使用的需要设置为与第三钢丝网的层数相等或不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的长度设置比进风口的高度大350mm,所述进风口的宽度设置比进风口的高度大350mm,进风口此尺寸的设计不但能使生产者实现不管生产何种规格的捕集器,箱体顶面的若干个进风口的总面积均能实现保持在约占箱体顶面总面积的65%,同时,其还确保颗粒物质通过进风口进入箱体内的速度达到最快。
作为优选,该真空炉颗粒物质捕集器的长度设置比其的宽度大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禾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禾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37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高效篦板
- 下一篇:一种反应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