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36260.4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1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岸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51;H01M10/653;H01M10/6561;H01M2/10 |
| 代理公司: | 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唐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部件 单电池 电池组 冷却 加热装置 恢复力 下表面 配置 本实用新型 热传导 推压 加热 | ||
1.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是对构成电池组的多个单电池进行冷却及加热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具有配置于电池组下方的与单电池数量相同的传热部件、和配置于传热部件下方且具有恢复力的弹性体,通过使各传热部件外表面的一部分与各单电池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在各传热部件与各单电池之间进行热传导,各传热部件通过配置于传热部件下方的具有恢复力的弹性体而被推压至各单电池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体具有绝热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体由选自由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及丁二烯橡胶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橡胶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体由硬质聚氨酯泡沫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弹性体的上表面,以整体上散布存在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起或凹陷。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弹性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供所述传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体的下表面通过刚性比该弹性体高的基体部件而被支承。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传热部件为直管状,其具有供传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传热介质流路,传热部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在俯视观察时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在构成1个电池组的全部单电池下方配置的全部传热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介由U形连接管而被连接,由此构成为整体呈蜿蜒状的传热体,从而使得传热介质在该蜿蜒状传热体中流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传热部件为厚度方向沿上下方向的扁平管状,其具有供传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传热介质流路,传热部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在俯视观察时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各自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通过U形折弯管部而被连接从而构成U形传热体,该传热体的2个传热部件中的任一个传热部件的另一端部与传热介质入口管连接,并且它们中另一个传热部件的另一端部与传热介质出口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传热部件由热管形成,该传热部件的一个端部在俯视观察时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在所述传热部件中的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的部分设置有传热翅片。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传热部件利用包含复合材料的板状体一体形成,所述复合材料是铝和碳粒子复合化而成的,所述传热部件的一个端部在俯视观察时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在所述传热部件中的较电池组及弹性体向外侧突出的部分设置有传热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62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动汽车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轻量化散热电池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