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热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0974.6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3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肖新志;廖光明;黄李刚;邓金城;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谢芳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环形壁 输气管 硬质合金 底壁 热成型设备 加热内胆 外部连通 保温层 阀门 封盖 罐体 通孔 连通 热成型过程 热量利用率 底壁延伸 罐体内壁 绿色环保 热量逸散 物件放置 有效地 中空 内腔 贴合 配置 生产 覆盖 | ||
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热成型设备,包括罐体、封盖、加热皿和加热内胆。罐体内壁覆盖有第一保温层,加热皿贴合第一保温层设置。加热皿包括底壁和环形壁,底壁和环形壁均为中空且其内腔相互连通。加热内胆容置于加热皿的内腔并由底壁延伸至环形壁。环形壁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壁开设有第二通孔。封盖设置有用于将物件放置区同外部连通的第一输气管并配置有第一阀门,加热皿设置有用于将其内腔同外部连通的第二输气管并配置有第二阀门,第二输气管的远离加热皿的一端具有用于同另一个罐体的第二输气管连通的连接部。其能够有效地利用热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逸散,使热量利用率大大提高,更加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质合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热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硬质合金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型坯进行热处理成型,但是现有的热成型设备的热利用率都比较低,能源浪费量大,对于大型生产厂家来说,资源的浪费量更是巨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热成型设备,其能够有效地利用热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逸散,使热量利用率大大提高,更加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热成型设备,其包括:罐体、封盖、加热皿和加热内胆。罐体的内壁覆盖有第一保温层,加热皿贴合于第一保温层的内侧设置。
加热皿包括底壁和沿底壁的周缘设置的环形壁,底壁和环形壁均为中空且其内腔相互连通。加热内胆容置于加热皿的内腔并由底壁延伸至环形壁。环形壁的顶端开设有用于将其内腔同物件放置区连通的第一通孔,底壁开设有用于将其内腔同物件放置区连通的第二通孔。
封盖设置有用于将物件放置区同外部连通的第一输气管并配置有第一阀门,加热皿设置有用于将其内腔同外部连通的第二输气管并配置有第二阀门,第二输气管的远离加热皿的一端具有用于同另一个罐体的第二输气管连通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沿环形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通孔沿底壁呈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加热皿嵌设于第一保温层,且第一保温层的内壁同加热皿的环形壁的内壁位于同一曲面。
进一步地,封盖的内侧具有呈圆锥状的凹陷区,凹陷区的口部的直径同加热皿的内径相等。第一输气管的管口位于凹陷区的底部中心位置,封盖的内侧覆盖有第二保温层。
进一步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程控阀。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同废气处理装置和外部大气选择性地连通。
进一步地,热成型设备还包括热量中转罐,多个罐体的第二输气管均同热量中转罐连通。
进一步地,加热内胆与加热皿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热成型设备还包括总控主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加热内胆均同总控主机信号连接,以用于控制各个部件的开启与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设备在进行热成型设备的具体安装和应用时,可以为热成型设备配置多个罐体,将各个罐体的第二输气管相互连通。在进行热成型加工时,放入第一批次的坯料时,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在加热过程中,根据罐体内的压力情况选择性地将第一阀门开启,从而对罐体进行泄压并将废气排出。当热成型保温过程结束后需要将成品取出时,先在另一批空罐体中放入坯料,然后在将成型完毕的罐体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打开,利用气泵将上述罐体中的热气抽至放了新鲜坯料的罐体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0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