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7799.3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闫伟;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9/14 | 分类号: | B23H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管 导向器 导电 安装底座 导电螺丝 导向机构 送电装置 导电环 电火花穿孔 大斜度 圆槽 连通 方案设计 均匀开设 外壳内部 导电点 螺纹孔 电极 减小 前移 凸起 加工 圈套 送电 保证 | ||
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包括导向器外壳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三根逐层叠套的导向圆管组成,导向器外壳根部设置有凸起的圆柱形安装底座;安装底座表面一圈套设有导电环,导向器外壳内部设置有导电圆管,导电圆管顶部中间开设有圆槽,导向圆管通过圆槽插入导电圆管内部;沿圆柱形安装底座表面一圈均匀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导电环通过导电螺丝固定在圆柱形安装底座表面,同时导电螺丝的底部和导电圆管接触,本方案设计的送电装置将原导电点前移到导向器端,通过使用导电螺丝将导电环固定在导向器安装底座上,导电螺丝连通导电圆管,导电圆管连通导向机构,实现为导向机构送电功能,减小加工时电极的损耗,保证加工孔径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孔导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
背景技术
穿孔机电极送电端多为夹持电极的夹头端;优点在于通过电流大,接触紧密可靠,在较粗电极加工时是很有必要的;但在细小电极加工时不很合适,因为在较粗电极加工时电极直径较粗,所以电极上的压降不很明显,电极的长度对压降的影响也不明显;但在细小电极加工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电极截面积小,电极的长度对压降的影响很大,直接导致采样电压的波动;而传统方式在使用细小电极加工时,就是在电极夹持端取点,加工中随着电极损耗后,不断的变短产生在电极上的压降也越来越小,加工时电极长度在几百毫米到几十毫米之间变化,所以压降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加工前期电流偏小,火花间隙小,随着电极压降的减小加工电流逐渐增大,火花间隙变大,直接影响加工孔径的一致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将取电点放在导向器端,由于在加工时导向器到加工面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不会产生变化的压降,也就稳定了火花间隙,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案在细小电极加工时产生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加工孔径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包括导向器外壳和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由三根逐层叠套的导向圆管组成,所述导向机构整体从所述导向器外壳最顶端插入其内部;所述导向器外壳根部设置有凸起的圆柱形安装底座;绕所述圆柱形安装底座表面一圈套设有导电环,所述导向器外壳内部设置有导电圆管,所述导电圆管顶部中间部分开设有圆槽,位于所述三根逐层叠套的导向圆管中最底端的导向圆管通过所述圆槽插入所述导电圆管内部;沿所述圆柱形安装底座表面一圈均匀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导电环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导电环通过导电螺丝固定在所述圆柱形安装底座表面,同时所述导电螺丝的底部和所述导电圆管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槽的直径和所述最底端的导向圆管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电圆管包括第一导电圆管和第二导电圆管,所述第一导电圆管和所述第二导电圆管组成逐层叠套的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向器外壳为绝缘塑料材质。
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征,解释如下:
本方案设计的大斜度电火花穿孔用导向器送电装置,针对细小电极在加工时所产生的技术问题,在导向器上增设送电装置,将原导电点前移到导向器端,具体结构为通过使用导电螺丝将导电环固定在导向器安装底座上,导电螺丝和导电环连通,同时导电螺丝的尾端插入到导向器外壳内部并与导电圆管接触,而导向机构最底部的导向管插入导电圆管中间的槽内,
这样就可以实现导电互通,可为导向机构进行送电。
保证圆槽的直径和最底端的导向圆管直径相等,这样当导向圆管插入到圆槽内部时,中间不会产生间隙,对导向机构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保证导向机构在工作时不会晃动和脱落,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7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小电极自动扶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切割机用夹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