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5510.4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珍霞;姚志图;罗增昌;刘启玉;彭环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三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散光组件 上框 本实用新型 侧入式光源 高承载能力 固定设置 导光板 背面设置 承载能力 定位结构 适配 下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上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设置在下壳(1)上;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导光板(31)正面与上框(4)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一种面光源,从显示装置的背面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因而称之为背光源,也因此背光模组通常需要作为承载支撑结构,来固定安装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附加结构。现在的背光模组一般包括下壳、光源、膜片结构和上框,上框固定在下壳上,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附加结构固定安装在上框上面,因而承重部件主要为上框,但是上框一般通过卡扣结构与下壳连接,连接处比较薄弱,影响上框的承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散光组件和上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设置在下壳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固定设置在下壳上;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正面与上框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导光板上设置的定位凸块和设置在上框背面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框背面的侧挡墙和挡块,所述侧挡墙和挡块与导光板外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还包括散光片和增光片,所述散光片和增光片依次叠设在导光板上,所述散光片和增光片外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所述散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凸台相适配的第一避让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凸台穿过第一避让开口与下层增光片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片包括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所述下增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避让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凸台穿过第一避让开口和第二避让开口与上增光片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固定在下壳外侧;所述下壳外侧设置有侧挡块,所述上框抵接在侧挡块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外侧设置有与侧挡块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正面设置有一圈挡条,所述挡条内外侧均预留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正面设置有缓冲胶垫,所述缓冲胶垫上覆有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导光板与上框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上框除了与下壳定位固定安装之外,还与导光板连接,而导光板下面支撑在下壳上,上面可以承载上框并对上框进一步定位固定,使得上框同时被下壳侧立面和导光板支撑,同时上框还被导光板定位固定使得更加稳定,由此上框的承载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上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上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5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发光区的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辅助发光区的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