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频RFID读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3390.4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史佳;徐晔;丁佳蒙;李瑶;李金堂;钱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彰旗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彦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频 rfid 读写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包括:壳体,内部设有一主电线板;一个或多个天线接口,设于在所述壳体上,以供外接超高频RFID天线以读取标签数据;控制模块,设于所述主电线板上,用于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各个模块工作;超高频RFID收发模块,设于所述主电线板上,耦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产生调制信号并接收和解调所述标签数据;通信模块,设于壳体内部,耦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回传所述标签数据。解决了超高频RFID技术因环境限制无法重新布线或者是布线复杂成本高以使数据回传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可以使超高频RFID读写器数据自动回传,降低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布线难度和成本,增强环境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
背景技术
超高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具有读取距离远、通信速度快、成本低、尺寸小、穿透性强、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强、可重复使用、批量处理、可靠性和寿命高、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和可以加密等优点,是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等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来实现识别目标并获取目标数据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另外超高频RFID(国际标准ISO18000-6C规定了860-960MHz的工作频段)相对于高频13.56MHz及其低频125KHz其工作波长较短,天线尺寸小巧灵活,应用灵活,因此超高频的无源标签和读写器成为近年来物联网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
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只有9.6Kbp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高达100Mbps,以及之后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将达到10Gbps,移动通信技术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GPRS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完全可以满足超高频RFID系统日常的数据传输要求。
由于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以上独特的优点,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应用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因环境限制无法重新布线或者是布线复杂成本高以使数据回传不方便。
申请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高频RFID技术因环境限制无法重新布线或者是布线复杂成本高以使数据回传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包括:壳体,内部设有一主电线板;一个或多个天线接口,设于在所述壳体上,以供外接超高频RFID天线以读取标签数据;控制模块,设于所述主电线板上,用于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各个模块工作;超高频RFID收发模块,设于所述主电线板上,耦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产生调制信号并接收和解调所述标签数据;通信模块,设于壳体内部,耦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回传所述标签数据。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超高频RFID收发模块包括:信号发射电路、天线电路、接收电路、混频电路及电源稳压电路;其中,所述信号发射电路耦接所述天线电路和所述混频电路,所述接收电路耦接所述天线电路和所述混频电路。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SIM800C模块电路、DCDC电源模块电路及SIM卡座电路;其中,所述SIM800C模块电路耦接所述SIM卡座电路和所述DCDC电源模块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彰旗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彰旗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3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开闭的防盗门合页
- 下一篇:一种便于出入的新型防盗安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