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9714.7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3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锐;韦民;龚连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0 |
代理公司: | 34115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少波;金凯 |
地址: | 23113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型腔 内浇口 补缩冒口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接 浇口杯 直浇道 热节 砂芯 铸件 铸件热节部位 孤立 浇铸系统 热节部位 上部侧面 缩孔缩松 通道结构 下部侧壁 相向倾斜 有效解决 侧边 收窄 分隔 浇铸 并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系统,包括型腔和浇口杯,所述型腔内部由同一砂芯分隔为两个产品型腔,所述浇口杯的底部连接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的底部连接有补缩冒口;所述补缩冒口的下部侧壁并列设有个两个内浇口,两个内浇口分别与两个产品型腔的上部侧面连接,且内浇口的位置与产品型腔的热节部位相邻;任意所述的内浇口的水平截面的两侧边相向倾斜,形成由补缩冒口至产品型腔方向收窄的通道结构;且与砂芯相邻的侧边的倾角要小于另一侧边的倾角;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可以有效解决铸件热节部位缩孔缩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浇注工艺设计,为了解决铸件缩孔缩松问题,通常在铸件的热节部位设置冒口进行补缩;但是当补缩冒口距离热节较远时(存在孤立热节),补缩冒口与铸件热节部位之间的区域就会提前凝固,造成补缩通道提前关闭,补缩冒口无法对热节部位补充铁液,造成热节部位出现缩孔缩松缺陷。
例如垂直造型线生产的平板类球铁铸件(如轨道垫板),铸件存在孤立热节,冒口难以直接补缩。
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采用在热节部位设置冷铁的方式,加速热节部位提前凝固,以实现顺序凝固,达到解决缩孔缩松问题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系统,无需设置冷铁,以一种全新的浇铸浇口结构来解决铸件热节部位的缩孔缩松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系统,包括型腔和浇口杯,所述型腔内部由同一砂芯分隔为两个产品型腔,所述浇口杯的底部连接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的底部连接有补缩冒口;所述补缩冒口的下部侧壁并列设有个两个内浇口,两个内浇口分别与两个产品型腔的上部侧面连接,且内浇口的位置与产品型腔的热节部位相邻;任意所述的内浇口的水平截面的两侧边相向倾斜,形成由补缩冒口至产品型腔方向收窄的通道结构;且与砂芯相邻的侧边的倾角要小于另一侧边的倾角。
优选的,所述型腔共两个,所述补缩冒口的下部两侧壁分别并列设有两个内浇口,四个内浇口分别与四个产品型腔的上部侧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浇道与补缩冒口之间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存在孤立热节铸件的浇铸,可以有效解决铸件热节部位缩孔缩松的问题,铸造时铁液由浇口杯进入,经过直浇道进入补缩冒口,铁液通过补缩冒口侧面的内浇口进入产品型腔中,内浇口位于产品的热节相邻侧,内浇口与热节之间的型腔部分即为该热节部位的补缩通道。
因为本申请设计的内浇口的两侧边相向倾斜,且倾角不同,会造成铁液在流经内浇口时,铁液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铁液向前的力经过斜面时,会产生两个力,一个是继续向前的力,一个是横向的力,因内浇口两侧倾角不同,造成铁液流经两侧时,产生的横向力大小不同,使铁液流动会按横向力大的方向倾斜,从而最终改变整个铁液流动的方向),使铁液持续冲击产品型腔中砂芯的特定部位,即位于补缩通道区域的砂芯部位;这样整个砂芯中,只有该区域是被新鲜高温铁液持续加热,且相对其它区域加热时间最长的,增强了该区域的砂芯蓄热效果,提高孤立热节与补缩冒口之间的区域温度,从而可以保证补缩通道的畅通,实现顺序凝固,解决了铸件热节部位缩孔缩松的问题,提升了铸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补缩通道内铁液流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9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