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2303.5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1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谢迎春;王志刚;沈雪飞;陆炜;刘富华;谢美茜;张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T10/20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式热泵 换热器 冷凝器 闪蒸器 地热水 地热供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 入口连接 真空闪蒸 次侧 地热 采暖供回水管道 采暖循环水泵 发生器连接 潜水泵出口 水蒸气出口 水蒸气入口 一次侧入口 驱动热源 余热回收 回灌泵 潜水泵 蒸发器 构建 水中 主机 节能 出口 | ||
1.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包括潜水泵(1)、闪蒸器(3)、地热回灌泵(5)、冷凝器(6)、采暖循环水泵(1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换热器(2),潜水泵(1)出口分别与换热器(2)的一次侧入口(21)、闪蒸器(3)的地热水入口(31)连接;换热器(2)的一次侧出口(22)与闪蒸器(3)的地热水入口(31)连接;闪蒸器(3)的水蒸气出口(35)与冷凝器(6)的水蒸气入口(61)连接;
还包括吸收式热泵(9),换热器(2)的二次侧出口(24)与吸收式热泵(9)的发生器入口(91)连接,吸收式热泵(9)的发生器出口(92)与换热器(2)的二次侧入口(23)连接;冷凝器(6)的余热水出口(65)与吸收式热泵(9)的蒸发器侧入口(94)连接,吸收式热泵(9)的蒸发器侧出口(93)与冷凝器(6)的余热水入口(64)连接;
所述采暖循环水泵(11)的出口与吸收式热泵(9)的加热侧入口(95)连接,吸收式热泵(9)的加热侧出口(96)接采暖供水管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1)内的地热水一部分经第一阀门(121)进入换热器(2),另一部分地热水经第二阀门(122)后与经第三阀门(123)流出的地热水汇合进入闪蒸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设有地热回灌泵(5),闪蒸器(3)内的冷凝水与冷凝器(6)内的冷凝水汇合后进入地热回灌泵(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设有喷淋泵(4)、真空泵(7);喷淋泵(4)的入口、出口分别与闪蒸器(3)的地热水出口(33)、喷淋入口(34)相连;真空泵(7)的入口与冷凝器(6)的排空气出口(6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设有余热水循环水泵(8)、发生器循环水泵(10);余热水循环水泵(8)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9)的蒸发器侧出口(93),冷凝器(6)的余热水入口(64)相连;发生器循环水泵(10)的入口、出口分别与换热器(2)的二次侧出口(24)、吸收式热泵(9)的发生器入口(9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1)的入口连接地热供水管道(12),采暖循环水泵(11)的入口接采暖回水管道(15),所述地热回灌泵(5)的出口连接地热尾水退水管道(1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泵(4)的出口连接喷淋管道(17),喷淋管道(17)伸进闪蒸器(3)内;闪蒸器(3)内的喷淋管道(17)设有开口,开口形成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7)的出口连接排空气管道(14)。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为单级或多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23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