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救援救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1176.7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7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庆田;高晓燕;张毅;崔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 |
代理公司: | 37225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舱 安装座 收线轴 浮球 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 驱动电机 拉绳 海上救援 转动安装 弹射 体内部 重力块 内壁 贴合 转盘 翻滚 漂浮 平衡 受伤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救援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救生舱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收线轴,所述收线轴的外侧绕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收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球,且浮球与安装座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腔,所述收线轴的底部延伸至安装腔内并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在使用救生舱本体时,启动两个驱动电机,便可以实现将两个浮球弹射出救生舱本体外,利用两个浮球可以保证救生舱本体不会发生翻滚,而两个重力块则可以保持救生舱本体漂浮时的平衡,进而不会使得舱内的人员与舱体内部相碰撞,不会造成人员受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救援救生舱。
背景技术
海上搜救是指国家或者部门针对海上事故等做出的搜寻、救援等工作。海上搜救需要较强的技术系统等支持,海上搜救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都应该联动起来。海上搜救的求救渠道一定要畅通,海上搜救中心的求助电话要保证24小时都有人在维护,早求救1分钟也许就能够少一分危险,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海上搜救相比于陆地搜救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它的难度也更大,中国交通部门也一直致力于海上搜救工作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快最正确的搜救方案。
海上救援救生舱适用于海啸、海难、洪水、雪崩、龙卷风、高层救人等人类灾难的救生工作,在水中每舱可容装5-6人。这种设计适用于出海渔船、海上运输大型客货船以及远洋船等船舶的紧急救生舱。
目前,市场上的海上救援救生舱大多数为圆形钢制救生舱,但是此种圆形救生舱在海上漂浮的过程中会发生侧翻,以及随着海水的翻滚造成剧烈晃动,这样无疑使得舱内的人员与舱体内部相碰撞,进而造成人员受伤,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海上救援救生舱,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海上救援救生舱。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海上救援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救生舱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收线轴,所述收线轴的外侧绕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收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球,且浮球与安装座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腔,所述收线轴的底部延伸至安装腔内并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安装腔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推动板,且推动板和安装腔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性座,所述弹性座的一侧开设有弹性槽,所述弹性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多个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弹性座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撞击块,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与撞击块相适配的贯穿孔,两个推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卡轴和第二卡轴,所述转盘的底部开设有成环形排布的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轴的顶部延伸至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卡槽内,位于弹性槽内的推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轴的底部延伸至弹性槽内并和相对应的第二卡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救生舱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连通管与救生舱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救生舱本体的一侧密封转动连接有舱门,且舱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橡胶螺纹套。
优选的,所述救生舱本体的外侧喷有红色荧光漆,所述救生舱本体由圆形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滑块,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嵌装有与弧形滑块相适配的环形滑轨,且两个弧形滑块均延伸至环形滑轨内并和环形滑轨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1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大刚度充气式救生筏
- 下一篇:多功能ETPU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