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5215.6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5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县云;李洋;漆贵海;李金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52100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插孔 建筑外窗 拼接式 压边框 本实用新型 透明塑料膜 插销片 气密性测量 锁紧装置 现场检测 一端设置 交汇处 螺栓孔 气密性 卡孔 墙体 压覆 密封 垂直 灵活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是由四节或四节以上的密封条连接而成的拼接式压边框;所述密封条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在密封条的一端设置有插销片,在插销片上开设有卡孔,在密封条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侧插孔和后插孔,且侧插孔和后插孔相互垂直,在密封条的端部位于侧插孔和后插孔的交汇处设置有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而且拼接式压边框可根据建筑外窗的尺寸进行调节,并能够保证拼接式压边框能够压覆在透明塑料膜四周,使透明塑料膜与墙体形成可靠的密封,提高建筑外窗现场气密性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属于外窗密封性现场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采光照明、防晒遮阳、通风换气、防水隔声等作用,有资料证明:通过门窗损失的耗能占建筑能耗的45~50%,外窗成为我国建筑节能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民用建筑中对外窗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密性是建筑外窗各项性能中重要的指标,对水密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了全面达到“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在现行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 3.3.5明确规定建筑外窗气密性应满足(1)10层以上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即单位缝长1.0≥q1[m3/(m·h)]>0.5,单位面积3.0≥q2[m3/(m2·h)]>1.5;(2)10层以下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即单位缝长1.5≥q1[m3/(m·h)]>1.0,单位面积 4.5≥q2[m3/(m2·h)]>3.0;此外,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的5.1.3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的6.2.2明确规定竣工验收前需进行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进场复检或现场实体检验,确保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符合相关节能设计要求。
目前,建筑外窗气密性越来越重视,现场检测工作逐年增加,要求亦更加严格,而我国现行的《建筑外窗现场检测》JG/T211-2007 中明确规定检测过程中需用透明塑料膜(厚度≥0.2mm)进行密封,而现场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砂灰墙面,仅仅依靠塑料膜,很难保证密封度;部分建筑外窗表面具有防水膜,更加增加了密封难度,严重影响附加渗透量和测量结果的精确性。而密封板在实际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往往尺寸较小,很难现场检测要求。检测完毕后密封板的拆卸困难,耗时耗力,严重影响建筑外窗的气密性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是由四节或四节以上的密封条连接而成的拼接式压边框。
进一步,所述密封条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在密封条的一端设置有插销片,在插销片上开设有卡孔,在密封条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侧插孔和后插孔,且侧插孔和后插孔相互垂直,在密封条的端部位于侧插孔和后插孔的交汇处设置有锁紧装置。
更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开设在密封条端部上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弧形凸台,在两个弧形凸台之间预留有间隙,在安装孔内安装有旋转式插销,所述的旋转式插销从上至下是由旋钮、旋杆以及卡扣组成,在旋杆的外径上对称地设置有限位凸台,在旋杆上位于限位凸台与旋钮之间套有弹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而且拼接式压边框可根据建筑外窗的尺寸进行调节,并能够保证拼接式压边框能够压覆在透明塑料膜四周,使透明塑料膜与墙体形成可靠的密封,提高建筑外窗现场气密性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5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尘模拟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电池槽气密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