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灌灌水器以及滴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6502.0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0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东;杨彬;龚时宏;张彦群;莫彦;王海涛;龙晓旭;李巧灵;王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11646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栾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弯道 滴灌 滴灌灌水器 流道结构 连通 第二面 进水窗 蓄水槽 弧面 抗堵塞性能 滴灌设备 方向流动 弧面设置 间隔设置 两端延伸 同一边缘 同一方向 相对设置 出水口 滴灌带 进水口 凸起 延伸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滴灌灌水器以及滴灌带,涉及滴灌设备技术领域。滴灌灌水器包括滴灌主体,滴灌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开设有弧形弯道,弧形弯道的两端延伸至滴灌主体的同一边缘,弧形弯道由具有第一弧面的第一安装部和具有第二弧面的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朝同一方向凸起,水流沿弧形弯道的弧延伸方向流动时,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速度大于经过第二弧面的水流速度。第二面开设有窗口槽、流道结构和蓄水槽,流道结构的进水口与窗口槽连通,流道结构的出水口与蓄水槽连通。滴灌主体还开设有连通弧形弯道和窗口槽的进水窗,进水窗靠近第一弧面设置。滴灌灌水器具有较好的抗堵塞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滴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滴灌灌水器以及滴灌带。
背景技术
滴灌灌水器作为滴灌系统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形成水头损失,压力水流进入灌水器消能,以稳定、均匀的低流量滴入土壤。灌水器出水流量很小,一般单个灌水器的流量只有1-8L/h,滴头内部流道结构参数尺寸及出水孔很小,出水孔的尺寸一般只有0.7-1.1mm左右,因此,滴灌灌水器极易被进入流道内部的物理颗粒堵塞。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优劣对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性、系统运行寿命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灌灌水器以及滴灌带,旨在解决现有的滴灌灌水器容易被堵塞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滴灌灌水器,滴灌灌水器包括滴灌主体,滴灌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开设有弧形弯道,弧形弯道的两端延伸至滴灌主体的同一边缘,弧形弯道由具有第一弧面的第一安装部和具有第二弧面的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朝同一方向凸起,水流沿弧形弯道的弧延伸方向流动时,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速度大于经过第二弧面的水流速度。第二面开设有窗口槽、流道结构和蓄水槽,流道结构的进水口与窗口槽连通,流道结构的出水口与蓄水槽连通。滴灌主体还开设有连通弧形弯道和窗口槽的进水窗,进水窗靠近第一弧面设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水流从弧形弯道通过时,水流沿弧形弯道的弧延伸方向流动,由于受到惯性作用,水流在弧形弯道内产生离心力,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的离心力大于经过第二弧面的水流的离心力,也即是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速度大于经过第二弧面的水流速度,则意味着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的携砂能力较强。进水窗为连通流道结构和弧形弯道的唯一通道,由于进水窗靠近第一弧面设置,且经过第一弧面的水流的携砂能力较强,则降低了砂粒沉积和进入进水窗的机率,从而减小砂粒进入流道结构的机率,提高了滴灌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流道结构由多个流段组成,每个流段均呈齿状,流段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第三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三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的轴线成锐角,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连接处为弧形过度结构,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结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流道结构增大了低速区域的面积,提高了低速区域的最小湍动能值,从而使经过流道结构的低速区域的流体速度增大,更不容易造成砂粒的堆积和堵塞,滴灌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得以明显提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流道结构的齿高、齿底距、齿间距、底角弧长和底角半径之比为0.8~1:0.85~1.05:1.3~1.6:0.28~0.35:0.15~0.2,每个流段的齿底角β为115°~120°。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流道结构由齿高h、齿底距a、齿底角β、底角半径r、底角弧长b与齿间距c共同决定,经测试,该方案中的流道结构低速区域内的湍动能的范围在0.404~1.438m2·s-2之间,较弧齿型流道结构的最小湍动能有较大的增长,从而提升了滴灌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流道结构由多条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道组成,每条流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邻设置的两条流道的进水端与出水端设置在流道结构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6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