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1979.X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3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装置 行人检测装置 便于安装 支撑柱 移动 安装框架 螺母固定 安装块 减振器 减振 本实用新型 连接安装板 防止振动 使用寿命 行人检测 影响检测 装置主体 安装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涉及行人检测技术领域,该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安装板的顶部,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的顶部,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框架的顶部,安装框架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第一减振安装块的底部,第一减振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减振器的底部。该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通过安装板和支撑柱方便了检测装置主体的安装和更换,防止检测装置主体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损坏,通过减振器可以降低检测装置主体在使用时受到的振动,防止振动影响检测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行人检测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行人并给予精确定位。该技术可与行人跟踪,行人重识别等技术结合,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人体行为分析、智能交通等领域。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711301U中公开的一种隧道行人入侵检测装置,该隧道行人入侵检测装置,虽然通过对插块、固定杆、螺纹杆、螺纹套、滑块和支撑弹簧的设置,使检测装置本体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将插杆插入安装座中,然后转动转盘,转盘带动螺纹杆转动,通过螺纹套使两个固定座相向运动,从而使固定杆能够插入凹槽内,这样能够固定检测装置本体,从而使检测装置本体更加稳定,拆卸时,只需反向转动转盘,从而使固定杆与凹槽分离。但是,该隧道行人入侵检测装置,减振效果不太良好,拆卸太过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隧道行人入侵检测装置,减振效果不太良好,拆卸太过复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行人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安装板的顶部,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的顶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框架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第一减振安装块的底部,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减振器的底部,所述减振器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减振安装块的底部;
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弹簧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顶部固定连接限位块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梯形块的一端,所述梯形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
可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两端均与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减振安装块的顶部通过螺母与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多个所述弹簧由左至右等距离排列;
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安装框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贴合连接;
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贴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柱并位于限位块的内部;
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柱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头。
可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头;
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师范学院,未经合肥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1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预警电子警察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交通测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