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0046.9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7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傅聿铭;陈亚斌;崔小兵;郭魁元;李倩;管郑生;吴万庆;杨战锋;郭晓磊;罗昭锋;闫军浩;王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41131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软管 气囊 子弹头状 软管 安装板 患者体腔 注水管 内腔 监控器 本实用新型 前端连接处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环绕设置 监测装置 体腔压力 减压 引流 内压力 通气孔 引流管 拔除 内壁 外周 连通 隔离 监测 痛苦 | ||
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包括监控器和外套软管,外套软管的前端安装有子弹头状软管,子弹头状软管前端开设有通气孔,子弹头状软管后端与外套软管前端连接处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将子弹头状软管的内腔与外套软管内腔相隔离,安装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外套软管前端连接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环绕设置在外套软管外周,外套软管内壁附有注水管,注水管前端分别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对患者体腔内压力进行监测,并可对患者体腔进行适当引流减压,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受到严重创伤、腹部进行大手术、体腔镜操作过度充气,都可能引起的患者腔静脉水压升高,血液回流减缓,甚至引起水肿及静脉血栓等危险症状,而体腔高压又可能会造成膈肌上抬,使胸腔内压力以及中心静脉压力上升,阻碍颅内静脉血液回流,脑组织充血,脑灌注压下降,临床上会出现精神症状;通常测量体腔内压力是通过尿道进行测量,将导尿管前端连接测压装置,通过测量患者膀胱内压力间接反映体腔内压力,而这样的测压方式准确性较差,因为处于膀胱内的测压元件可能会受到膀胱内尿液压力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当患者膀胱内导尿管与外界直接连通时,测压元件测量的就不是密闭情况下膀胱内的压力,不能准确的反映患者病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准确的测量出患者的体腔内压,并可起到引流管的作用,减轻患者体腔内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包括监控器和外套软管,外套软管的前端安装有子弹头状软管,子弹头状软管前端开设有通气孔,子弹头状软管后端与外套软管前端连接处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将子弹头状软管的内腔与外套软管内腔相隔离,安装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外套软管前端连接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环绕设置在外套软管外周,外套软管内壁附有注水管,注水管前端分别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监控器包括外壳,外壳上安装有显示屏,外壳内安装有微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微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与显示屏连接;外套软管开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位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的外套软管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外套软管头部为子弹头状软管,便于向引流管内进管;子弹头状软管后端外套软管外周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便于将外套软管卡在患者体腔内,避免滑脱;外套软管上开设有引流孔,若检测到患者体腔内压力过高,可通过引流孔引流作用,减轻患者体腔内压。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对患者体腔内压力进行监测,并可对患者体腔进行适当引流减压,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拔除后体腔压力监测装置,包括监控器和外套软管1,外套软管1的前端安装有子弹头状软管2,子弹头状软管2前端开设有通气孔3,子弹头状软管2后端与外套软管1前端连接处设有安装板7,安装板7将子弹头状软管2的内腔与外套软管1内腔相隔离,安装板7上设有压力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6,外套软管1前端连接有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13,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13环绕设置在外套软管1外周,外套软管1内壁附有注水管9,注水管9前端分别连通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13,监控器包括外壳11,外壳上安装有显示屏12,外壳11内安装有微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6分别通过信号线10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微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10与显示屏12连接;外套软管1开设有引流孔8,引流孔8位于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13之间的外套软管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0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心率检测功能的智能腕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