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4655.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再东;莫孝翠;刘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5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水环境修复 太阳能电板 储电池 微动力 船体 曝气生物流化池 应急 格栅调节池 污泥干化池 斜板沉淀池 表现形式 二次污染 机动性强 快速去除 原位修复 沉淀池 混凝池 接触池 清水池 台风机 有机物 风机 生态平衡 能耗 治理 污染物 缺氧 修复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包括船体,船体内设置有格栅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缺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流化池、斜板沉淀池、清水池、污泥干化池、太阳能电板、储电池、风机。本实用新型表现形式和结构新颖,能耗低,只需要一台风机整个系统即可运行,太阳能电板和储电池提供电能,实现一天24h连续运行,布局合理,操作简单,实现移动多方位原位修复,机动性强,处理费用低,能够快速去除有机物、N、P等污染物,修复速度快,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水生态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
背景技术
我国现代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相伴而生,其中水生态破坏甚为严重,自然水体由于不断接纳生活和工业排放的污水,导致其承受负荷超过自身的自净能力,水质每况日下,污染愈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制约着社会的持续发展,水中的溶解氧被快速消耗,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同时由于氮、磷等元素的排入,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形成水华。除此之外,我国水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有毒物质被泄漏或偷排到水体中,造成水环境突发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水体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物理净化法是采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净化,其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如引水稀释和底泥疏浚,引水稀释只是将污染物浓度稀释,污染物依然存在,不是治本的办法;底泥疏浚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常被采用,结合岸边整治等一并实施,但“过度疏浚”会破坏水生生态状态。化学净化法通过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药剂,使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加杀藻剂,除磷可投加铁盐等,然而化学净化法治理费用较高,沉积物较多,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净化法利用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通过人工措施来创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可提高对污染水体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主要包含投菌法、生物膜技术和曝气充氧技术等,目前复氧曝气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曝气复氧船,但曝气复氧船对水体曝气覆盖面不足,造成氧利用率相对较低,持续作用不足,运行管理比较麻烦,对于较深的水体底部充氧很有限;生物膜技术只在中小河流污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并不适合大型河流的污染治理。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原理,并通过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降解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生态、无害的治理方法,但前期施工时间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较漫长,且见效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旨在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水环境修复方法,表现形式和结构新颖,能耗低,只需要一台风机整个系统即可运行,太阳能电板和储电池提供电能,实现一天24h连续运行,不仅布局合理,操作简单,可实现移动多方位原位修复,而且机动性强,处理费用低,能够快速去除有机物、N、P等污染物,修复速度快,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水生态平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包含船体,在所述船体内依次从左至右设有格栅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缺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流化池、斜板沉淀池及清水池,在所述格栅调节池上方设有污泥干化池,在所述斜板沉淀池上方设有风机及太阳能电板,在所述清水池上方设有储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板分别与风机及储电池电连接,所述储电池还与风机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格栅调节池通过底部设有的进水管与船体外部连通;
所述污泥干化池通过沉淀池排泥管与沉淀池连通,通过斜板沉淀池排泥管与斜板沉淀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4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