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4655.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再东;莫孝翠;刘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5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水环境修复 太阳能电板 储电池 微动力 船体 曝气生物流化池 应急 格栅调节池 污泥干化池 斜板沉淀池 表现形式 二次污染 机动性强 快速去除 原位修复 沉淀池 混凝池 接触池 清水池 台风机 有机物 风机 生态平衡 能耗 治理 污染物 缺氧 修复 移动 | ||
1.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包含船体(12),在所述船体(12)内依次从左至右设有格栅调节池(1)、混凝池(2)、沉淀池(3)、缺氧接触池(4)、曝气生物流化池(5)、斜板沉淀池(6)及清水池(7),在所述格栅调节池(1)上方设有污泥干化池(8),在所述斜板沉淀池(6)上方设有风机(11)及太阳能电板(9),在所述清水池(7)上方设有储电池(10),所述太阳能电板(9)分别与风机(11)及储电池(10)电连接,所述储电池(10)还与风机(1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调节池(1)通过底部设有的进水管(1.1)与船体(12)外部连通;
所述污泥干化池(8)通过沉淀池排泥管(3.2)与沉淀池(3)连通,通过斜板沉淀池排泥管(6.3)与斜板沉淀池(6)连通;
所述风机(11)通过空气总管(11.1)分别与混凝池(2)中的混凝开孔曝气管(2.1)、沉淀池(3)中的沉淀气提气管(3.1)、缺氧接触池(4)中的缺氧开孔曝气管(4.2)及曝气生物流化池(5)中的曝气开孔曝气管(5.3)连通;
所述风机(11)还通过斜板沉淀气提气管(6.2)与斜板沉淀池(6)连通,通过排水气提气管(7.2)与清水池(7)连通;
所述清水池(7)通过排水管(7.1)与船体(12)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调节池(1)中设有格栅(1.2),所述格栅(1.2)用于过滤大体积的悬浮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氧接触池(4)中设有固定生物填料(4.1),所述固定生物填料(4.1)为立体组合式弹性填料,且其材质为聚烯烃类或聚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生物流化池(5)中设有挡板(5.2),在所述挡板(5.2)中设有悬浮生物填料(5.1),所述悬浮生物填料(5.1)为多孔悬浮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板沉淀池(6)中设有若干个斜板/管(6.1),若干个所述斜板/管(6.1)用于实现固液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泥干化池(8)中设有砂床(8.1)和分离液排放管(8.2),所述分离液排放管(8.2)一端与砂床(8.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格栅调节池(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开孔曝气管(2.1)、沉淀气提气管(3.1)、缺氧开孔曝气管(4.2)、曝气开孔曝气管(5.3)、斜板沉淀气提气管(6.2)及排水气提气管(7.2)的气管节点处均设有流量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7.1)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排泥管(3.2)和斜板沉淀池排泥管(6.3)的出口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46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