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2942.0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4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红;周江峰;姜国璠;范斌;陈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7/01;B63H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件 弹性件 减振装置 非振动 减振腔 本实用新型 舰船环境 振源 减振效果 有效限制 振动方向 激励源 可移动 缓冲 削弱 传递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减振腔;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用于连接振源,所述支撑件在振动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用于缓冲振源的振动;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在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有效限制了支撑件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了保证支撑件由于在非振动方向上位移而与基座发生碰撞或接触,从而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大大提高减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舰船上动力设备的振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是降低其隐蔽性,增加对其本身探测设备的干扰;二是影响船员的舒适性和健康、造成船体结构发生破坏。传统的阻尼橡胶易老化、变形,且难以满足舰船倾斜摇摆、振动、冲击、霉菌、盐雾、湿热等环境。尤其是当舰船航行时,舰船本身摇摆不定,会使减振装置内部发生碰撞,从而减低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解决了舰船倾斜摇摆导致减振装置内部发生碰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减振腔;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用于连接振源,所述支撑件在振动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用于缓冲振源的振动;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在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沿振源的振动方向设置;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所述限位座通过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力相反且相互作用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的位移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连,所述支撑柱的侧壁、所述凹槽内壁与部分所述凹槽的槽底间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振源连接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振源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减振腔连通的过孔,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过孔内,所述过孔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柱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在所述减振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并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在所述减振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四限位槽内并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腔内壁的间隙内填充有阻尼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壳,两个所述半壳对接形成所述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2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