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铲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0437.6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43/28 | 分类号: | A47J43/28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1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铲柄 翻炒 锅铲 铲体 斜边 前臂 等腰三角形 贴合接触 前端部 抬起 烹饪 厨房烹调用具 本实用新型 左右对称 握手柄 翻起 肩部 前凸 施力 手腕 摩擦 手臂 疲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铲,涉及厨房烹调用具领域。一种锅铲包括铲柄和连接铲柄的铲体,所述铲体的远离铲柄的前端部形状为前凸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构成倾斜于铲柄长度方向的斜边且关于铲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在左右翻炒时通过斜边用于与锅底贴合接触而铲起食物。使用锅铲进行左右翻炒食物时,烹饪人员仅需抬起前臂,手握手柄套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进行横向移动,使铲体的前端部的对应斜边贴合接触锅底摩擦,便可将接触锅底部分的食物翻起,左右翻炒的过程中,烹饪人员仅需抬起前臂手腕施力即可,操作方便难度低,翻炒效率高,避免了使用现有锅铲左右翻炒时,整个肩部和手臂用力易疲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调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铲。
背景技术
在厨房中通常会用到锅铲进行翻炒煎炸食物,锅铲的结构外形大同小异。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0945119Y、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9月1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锅铲,锅铲包括铲体和铲柄,在铲体的左边沿、右边沿和后边沿设有与铲体整体围护成型的铲围;在铲体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斜向铲嘴。该斜向铲嘴可与锅底的弧度更好适应,同时,在手握锅铲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多方位煎、炒、铲食物。
使用上述这种锅铲时,适合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翻炒操作,将锅铲的铲体前端边缘贴合锅底向前铲起食物。但是,在实际烹饪时,为了能够保证食物受热均匀避免食物粘糊在锅底上,还需要从左右方向上进行翻炒操作,人员弯曲手腕使手腕和手臂夹角呈90°或者使手臂弯曲呈90°,手抓握锅铲手柄的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从右向左铲起食物,此时需要肩部用力架起手臂,才可进行左右翻炒操作。如果长时间这样容易导致烹饪人员的肩部和手臂疲劳,存在左右翻炒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锅铲,以解决使用现有锅铲进行左右翻炒时容易导致烹饪人员的肩部和手臂疲劳,翻炒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锅铲的技术方案为:
锅铲包括铲柄和连接铲柄的铲体,所述铲体的远离铲柄的前端部形状为前凸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构成倾斜于铲柄长度方向的斜边且关于铲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在左右翻炒时通过斜边用于与锅底贴合接触而铲起食物。
有益效果:使用锅铲进行左右翻炒食物时,烹饪人员仅需抬起前臂,手握手柄套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进行横向移动,使铲体的前端部的对应斜边贴合接触锅底摩擦,便可将接触锅底部分的食物翻起,左右翻炒的过程中,烹饪人员仅需抬起前臂手腕施力即可,操作方便难度低,翻炒效率高,避免了使用现有锅铲左右翻炒时,整个肩部和手臂用力易疲劳。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铲起食物,所述铲体为具有菱形外轮廓的菱形铲体,所述菱形铲体的边缘呈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铲起食物,所述铲体的铲面为弧形内凹面。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食物粘黏在铲体的铲面上,所述铲体上设有沿铲体的厚度方向贯穿铲体的通槽和/或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铲体上设有沿铲体的厚度方向贯穿铲体的通槽,通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沿铲柄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铲体上还开设有通孔,通孔布置于通槽的靠近铲柄一侧。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放置锅铲,保证铲体和台面的干净,所述铲柄上套设有手柄套,手柄套的靠近铲体的一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放置时通过凸起支撑锅铲而使铲体翘离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锅铲的具体实施例1中锅铲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锅铲的具体实施例1中锅铲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铲柄、10-手柄套、11-凸起、2-铲体、20-斜边、21-通槽、22-通孔、23-前端圆角、24-左侧圆角、25-右侧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0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